现将有关地震和减灾的常识介绍如下: 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分类: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
地震根据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主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
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塌陷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
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 。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
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有千余次,而七级以上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十几次 。
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称震源 。
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 。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称震中距 。
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震源深度 。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为深源地震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
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 。纵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岩石交替受到推(压缩)或拉(膨胀)的作用 。
横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使岩石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作剪切运动 。纵波与横波相比,前者传播速度快,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五六千米,且强度小,衰减快;后者传播速度慢,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三四千米,且强度大、衰减慢 。
因而,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横波的振动比纵波强 。震级与烈度: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
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
烈度除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和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及抗震性能等有关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有感地震 feltearthquake 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 。
微震 microearthquake 1级≤震级<3级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 destructiveearthquake 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第二十六条) 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 取相应行动的地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第三十条) 震级每相差一级,其能量约相差30多倍 。
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反之,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 。地震是怎样造成灾害的?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本身并不等同于地震灾害,地震只在一定条件下才造成灾害 。
地震波引起地面强烈振动,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某些自然物崩塌(如山崩),并由此危及人身安全和带来经济损失,这是地震造成灾害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一般而言,中强以上地震便可造成破坏,但破坏的轻重还与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发生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另外,还与地震发生的地点有关 。
如果一次强烈地震发 。
再过五天就是新年了,我们全家决定举行一次大扫除 。我积极报名参加,想当一次“家庭卫生小助手”,为新年有个整洁的家,也出上自己的一份力 。
说
干就干,我抄起扫把就要去扫地,这时妈妈说:“芊瀛啊,做事情都要讲究条理,大扫除也一样,要从上往下 。今天你的房间就包给你了,来,给你一块小抹布,给
你第一个任务,首先来擦拭桌椅家具吧 。”哦,原来扫除也有那么多学问,我接过抹布,跑到水池前,稍稍沾湿了下,就连忙开始我的第一任务了 。我拿着抹布仔细
推荐阅读
- 有问有大答科技小知识
- 生活常识小妙招家庭清洁 生活常识家庭小妙招
- 家庭用电生活小常识 生活小常识家庭
- 家庭用常识
- 科学小常识50条简短 科学小常识50条
- 科学小常识ppt
- 科学小常识儿童版
- 关于常识的例子 普及常识例子
- 科普天下生活小常识 科普生活小常识漫画
- 科普小常识的内容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