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故事及其哲理 国学知识小故事( 三 )


10、《玄奘取经》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路过高昌国,高昌国国王为了提倡佛教,极力挽留玄奘留在该国 。但玄奘去西天的决心毫不动摇,在高昌国传播了佛教之后,他又踏上遥遥西天路 。
11、《缇萦救父》 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 。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 。
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汉文帝手中,终于使父亲得到了自由,汉文帝也下令废除了"肉刑" 。12、《颜真卿》 书法家颜真卿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卢杞 。
时值李希烈拥兵造反,皇帝听从卢杞的主意,派颜真卿前往劝降 。颜真卿来到李希烈军中,义正词严驳斥李希烈 。
颜真卿在燃烧的火堆旁奋然提笔写下了"立德践行,千古留名" 。李希烈恼羞成怒,加害了颜真卿 。
13、《季扎还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 。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 。
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 。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
关于《弟子规》中文字的小故事: “有余力 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
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
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讲的是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朝时的文帝,叫做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 。汉文帝的天性是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 。
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都不懒惰 。有一次母亲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亲,把侍奉母亲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汉文帝服侍母亲的病,总是很殷勤,看护得精心周到 。
夜间睡的时候,眼睛没有闭好过,衣带没有解开过,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 。对于母亲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亲服用 。
常言道:久病无孝子 。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亲的身体才好转过来 。
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奉母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 。
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秦军屡次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