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以便互相照顾 。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 。
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游泳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
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 。
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 。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 。
另外女同学月经期间均不宜游泳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 。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二)、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
1、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 。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马上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聚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
2、如何准备:通过跳跃、慢跑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至2-4分钟 。其目的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进入到活动状态 。
做徒手操:(体育课老师经常采用的)使身体各关节、韧带及身体肌肉做好充分活动准备,以防受伤 。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以适应水温,然后下水 。
水上准备工作 。入水后不宜马上快速游泳,更不宜马上流入深水区 。
应在浅水区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加速 。(三)、游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四点)1、应该相互关照、相互关心,而不应该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 。
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同伴,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2、到天然游泳场所(如江河、水塘、水库)游泳,应该有家长、亲人或老师的带领 。
特别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3、要注意休息,不要长距离游泳,不要远离伙伴 。
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告诉同伴并上岸休息,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留心他们的安全 。4、中小学生不游潜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潜水的距离谁更远 。
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 。(四)、游泳中的紧急情况及自救 。
(三点)1、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水温过低或游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抽筋,发生抽筋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不惊慌 。2、一般处理办法 。
推荐阅读
- 防疫小常识幼儿园教案 防疫小常识幼儿园
-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常识知识点 陕西省公务员考试常识知识点
- 警方提示小常识
- 道路施工消防常识
- 陕西常识总结 陕西常识
- 夏季事故预防常识 出事故常识
- 论语六则文学常识
- 现场急救与逃生 急救逃生常识
- 雨雪冰冻灾害常识及应急 灾害应急常识
- 日常生活金融小常识 日常生活磕磕碰碰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