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 , 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 , 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因此 , 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 , 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 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 , 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 , 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
唐、宋时期 ,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
【冬至的习俗,冬至有什么习俗】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 , 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
冬至习俗吃什么不同的节日一般都有不同的吃俗 。一说到吃 , 历史就十分悠久 。冬至吃什么?各地风俗不同,吃的也不一样,为什么要吃这些,说来都颇有渊源 。
北方:饺子和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 。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
不过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法不一样,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 , 四川人称“抄手” 。
江南: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 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
宁夏:“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 。不过在冬至这一天,羊肉粉汤不叫羊肉粉汤,而叫另一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 。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 , 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
浙江:荞麦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 。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 。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
台湾:九层糕
在我国台湾 , 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 。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和福禄寿的动物 , 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日 , 集中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
福建: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 。”这是关于冬至的一首儿歌 。《八闽通志》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 。”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
“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 。在搓冬节丸的同时 , 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
贵州: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民间也有“冬至吃狗肉,明春打老虎”之说 。现在北方,贵州等地区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
冬至有什么习俗冬至的民俗活动
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 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 , 以示庆贺 。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 , 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 , 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 , 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 , 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 , 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 , 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 。
九九消寒图
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
此外 , 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 , 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 。每联九字,每字九划 , 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 。据说有经验的老人 , 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现代民俗(习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 , 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 , 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 , 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 , 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这种扁食不同于饺子 。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 , 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 , 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俗语说:"冬至在月头 , 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 , 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 , 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
冬至台湾民俗(习俗)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
推荐阅读
- 菱角是什么季节的,社会磨平了棱角是什么意思?
- 铅笔芯真的含铅吗
- 海边看日落黄昏的句子
- 内蒙古海拔多少 内蒙古的海拔是多少啊
- 大红袍的树的品种是什么名 大红袍的树的品种是啥名
- 怎么消除行程码的行程
- 逝者如斯夫的意思 逝者如斯夫的意思是什么
- 丰收的丰是几声 丰收的丰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
- 新买电水壶怎么清洗 新买电水壶的清洗方法
- 执行标准q开头 执行标准q开头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