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诈骗作案的手段,高校敛财手段曝光


高校诈骗作案的手段,高校敛财手段曝光

文章插图
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1、假冒身份 , 流窜作案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 。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 。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一个学生为了得到50元的好处费 , 把身份证借给他人,结果该身份证被犯罪分子用于作案,该同学差点为了50元钱而背上黑锅 。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
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或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丁某为找工作,经过人托人再托人后,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哥们儿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何某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 。
3、真实身份 , 虚假合同
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 。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 , 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对于类似的案件,由于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时间拖得很长 , 花费了许多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
4、借贷为名 , 骗钱为实
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 。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
5、以次充好 , 恶意行骗
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 。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
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家教中介”机构联系家教业务,交了中介费后,拿到手的只是几个联系的电话号码 。其实 , 对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是“联系迟了”,但要想要回中介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
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 。诈骗分子何某在火车上遇到某高校回家度假的学生杨某,交谈中摸清了该生家庭和同学的一些情况 。何某得知杨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后 , 便返身到该校去找李某,骗得李某的信任后受到了热情款待 。第二天,8个学生寝室遂被洗劫得一片狼籍,而何某却不辞而别了 。
大学校园中常见的诈骗方式新学年开学后,是不法人员对学生尤其是针对新生实施诈骗的高危期 。目前,诈骗手法逐步升级 , 犯罪分子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行骗 。其精心设计的骗术,花样翻新 , 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迷惑性,防不胜防 。为了让同学们识破骗局 , 保卫部收集了一些最新的和常见的诈骗形式和案例发放给各系(分院),供同学们了解掌握 , 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自觉主动去预防诈骗,确保安全 。
一、上门推销、代销诈骗
上门推销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骗局,主要诈骗对象是大一新生 。骗子大多采用以厂家寻找销售代理或低于市场价的假冒商品诈骗同学钱财,推销行骗的物品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廉价文具,手机、笔记本电脑、洗发水、运动鞋、小饰品等等 。而且所推销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 。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此上当受骗 。
案例:2012年9月初,有两位20多岁学生模样的女骗子混入本院红区女生公寓,向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同学谎称:“自己是学院高年级学姐 , 在做英语报校园代理” 。边介绍边向学生吹嘘大学生订购此英语报的好处,学生何某和同学听了骗子的吹嘘后,二人便相信骗子的话,各拿出150元钱订购了1份全年的英语报(每周一期) 。钱交了以后,一周过去,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收到自己订购的英语报,当何某及其同学拨打骗子的电话时,电话一直没有人接或处于关机状态 。开始还报有希望的何某在过了7个周都还没有收到报纸 , 而且无法与推销报纸人联系时 , 才感觉自己真的是上当被骗 。
案例2、2013年3月下旬,某校大一学生小雪在宿舍看到有人兜售文具用品 。小雪见文具便宜 , 不禁心动起来 , 便和宿舍的4名室友凑了1800元,共买了3包笔芯 。待推销文具的人走后 , 小雪检查发现,标有752支笔芯的包装盒里实际只有150支笔芯,而且还发现笔芯都有质量问题 。这时才知道自己上当被骗 。
二、兼职防骗
骗子掌握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和工作经验,部分同学想利用周末、假期时间找份兼职工作的心理,采取在网上、报纸上或在校园内张贴的小广告进行招聘兼职在校生 。近年来以招聘兼职为诱饵骗取大学生钱财的项目:一是中介公司招收在校学生为会员 , 承诺长期为会员提供兼职机会 , 骗取学生的会员费 。二是推销各类产品、充值卡等,骗取学生交一定数额的产品压金 , 实质是让学生购买其产品 。三是加工工艺品,让学生交钱购一定数量的工艺品材料保证金,称加工好后回收产品,当交钱后所加工的产品骗子是根本不会回收的 。四是招聘兼职打字员之类的,同样是以交资料保证金为由骗取学生钱财 。
案例:2012年9月25日,某校大二学生李某被网站上一则兼职广告引起了的兴趣 。广告称“手工活拿回家做 , 免费培训计件结算工资”,她立刻拨打电话联系上了这家名为“海纳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并亲自到公司了解 。公司的赵经理给她拿出了一个红色‘福’字的手工艺品 , 告诉她加工出一个合格产品可以得到35元手工费 。赵经理还告诉李某,加工须先签合同,并交纳700元的合同履行金 。小李没有多加思索便与对方签了合同,并付给了对方 700元履行金,带着20件手工活材料回了学校 。10月1日下午,经过几天通宵达旦的忙活,李某带着完成的20件手工活来到公司 。“公司的负责人接过李某做的手工活就开始挑毛病 。”最后没有一件合格的 。公司负责人拿出与李某签订的合同对她说,未在规定时间内交出合格产品,按照约定应该支付双倍违约金 。“公司说考虑李某是个学生 , 决定不要求双倍赔偿,但必须扣下700元合同履行金 。” , 公司的决定让李某顿感觉像掉入了深渊,“忙活了几天不光没赚到钱反而还搭上了700元钱 。”
提示:所谓的手工活加工兼职都存在猫腻 。“这些公司都是拿一些看似简单容易上手的工艺品样品 , 以门槛低回报高来吸引一些急于赚钱的人 。”自己被欺骗后,维权却很难 。求职时,凡是要交押金、保证金等费用的,大多都是骗子 。
案例:2013年3月21日,某校大四女生刘某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刷淘宝信誉的兼职信息 。刘某与QQ昵称为“唰客服-林凤莲”的网友联系后 , 对方让她在指定网站购买游戏点卡 , 完成任务返佣金和本金 。刘某将信将疑地做了1次后,对方很快就把佣金和本金返到刘某的支付宝里 。于是刘某又拍了80单,通过信用卡网银支付,共计人民币7760元 。然而,这次对方要求刘某拍满100单才能返钱 。因刘某要求对方先返佣金和本金,对方没有同意并将刘某“拉黑”,刘某这才意识到被骗了 。
三、几种常见的求职诈骗
1.名曰培训,实为骗钱 。一些招聘单位条件诱人,不收任何抵押金、带薪培训等等,但一旦上岗后却要求求职者购买本公司产品,提出“象征性”地收取费用 。
2.先洗脑,再骗钱 。某公司招聘,考试后一名男子站在十几名求职者面前开始演讲 。一番煽动性的演讲加培训后,各位求职者基本已被洗脑,心甘情愿地交出集资款 。
3.跨省招工行骗,再行“打劫” 。一些大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在外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对方联络后,前往企业所在地面试 。结果前来接站的人常常会以借用电话或其他事由骗取求职者财物,更有甚者将求职者带到偏僻的地方直接行抢 。
4.先交押金,后被开除 。在第一个月工作结束后,企业只付给求职者工资的一半 , 并称另一半为抵押金,说离职的时候退还 。此后就以没完成工作量或其他借口将求职者开除,并扣下抵押金 。
5.给一份钱,干多份活 。一些私人企业在招聘时打出一份职务,上岗工作时一个人要干几份活,而工资只开一份 。
6.签合同,捆住腿 。用人单位在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规定了不少日后可能发生争议情况的处理办法 , 这些处理办法对于求职者的权利没有保护,却在惩罚员工方面规定严格 。
7.名义招聘,实则诱人犯罪 。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他非法机构 。
8.“境外就业” 。部分人力资源公司、商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发布“境外”招聘信息 , 实则被奴役 。
9.招聘劳务工 , “合同制”作门面 。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注明工作性质为合同制,不少求职者由此感到合同制较为正规,单位能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欣然前往应聘 。但在面试时却被单位告知该岗位只招劳务工 。由此造成了求职者徒劳往返应聘 。
10.试用期陷阱:主要表现方式是 , 以试用期的名义,来获取廉价的劳动力 。试用期陷阱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 。
案例:2013年8月中旬,沈阳某大学学生王某想利用放暑假找份工作,在网站上看到一家酒店在招临时服务员,于是和对方联系 , 询问了相关事宜,对方前前后后在网上对王某进行了几番所谓的电话面试,最终确定聘用王某,但在酒店上班需统一配置手机,需要王某预付1000元手机押金,手机押金在工作一个月以后会同工资一并发还 。求职心切的王某没有多想便按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存进了1000元的手机押金,可是当钱存进了对方银行卡之后要求上班时 , 拨打对方手机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过了两天王某才发现自己被骗 。
案例: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刘某在赶集网上看到一条富士康公司内部招工的帖子 。“广告写着月薪四、五千元”,刘某与广告上的电话与对方联系后,对方自称是富士康集团人力资源主管和助理的男子约见面试了刘某,约见的是两名男子,还穿着富士康工作服 , 同时向刘某出示了工作证,通过简单面试后 , 两男子同意录用刘某进入富士康担任相关管理职位,工资5000元一月,不过要收取一定押金和服装费 。刘某求职心切,又想到工资5000元还算不错,便按两名男子的要求交纳了4500元押金和服装费,对方称会马上为刘某安排工作,然后离开 。刘某等了一两天后,不仅没有接到入职通知,对方的手机也无法接通了 。这时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
提示:骗子们一般先在网上搜索全国各大酒店招聘服务员、文员、管理人员等信息,复制下来后将联系电话换成自己的号码,再重新发到各大招聘网上 , “钓”到求职者后,骗子就会以“在酒店上班不能用私人手机”为名义,让求职者统一配备手机和话费套餐,汇款给骗子,或者提供充值卡的卡号密码 。同时声明:上班后不久公司便会如数退回手机话费 。在网上求职时,切不要轻易被对方承诺的所谓“高薪”迷惑,而应提高警惕,尤其是不要答应交取类似于索取所谓“手机话费”、服装费、体验费、培训费等各种名义收取的费用,在求职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而且要亲自到招聘单位了解应聘,以免误入圈套 。
四、传销陷阱
传统的传销活动表现为传销人员以亲戚拉亲戚,朋友骗朋友的方式发展下线,但这种模式面窄、人少,传销组织想要更多地发展一名下线比较难 , 而且还费尽心思 。目前传销组织又玩出一种新型的诱骗发展下线方式,他们利用大学毕业学生怀着远大抱负 , 希望早日将自己所学报效祖国、回馈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 而且急于想找到工作的心理 , 通过窃取大学生求职信息,编造各种理由,诱骗其一步步走进他们设下的陷阱 。
1.以介绍兼职、低成本创业等名义,让人非法聚集,以面对面集中授课“洗脑”的形式 , 用“财富、梦想、荣耀、成功”等词语诱导他人参与 。
2.在网上开辟专门网站,诱人上当,这些信息往往以“资本运作””、“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网络加盟”、“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网络直销”、“网上培训”、“点击广告即可获利”等形式出现 。
3.在网上建立传销系统,通过互联网发展人员,要求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产品、积分、返利等,并且要求继续拉人加入或发展下线 。
4.同学、老乡极力拉拢关系,描绘美好前景,但又含糊其辞,或有较好的投资、创业项目合作,并要求你去实地考察,只要你去了可能就进入传销设置的圈套 。
5.大学生找工作时,对方以所谓合法公司为掩护,打着高科技、新产品的幌子,以产品直销为名,宣传增设专卖店、实现连锁销售、创建概念店、申办体验馆、出资购买区域发展加盟商的权利等,通过发展加盟商按层级收取加盟费吸引他人参与 。
案例:2013年5月12日,长沙县公安局成功破获“4.09”特大组织领导传销案,打掉一个1200余人的特大传销团伙 , 抓获传销违法人员140余人 , 其中骨干成员16名 , 查扣银行卡80余张、作案车辆2辆,初步查明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 。该传销组织对新加入的人员宣称正在从事“连锁经营”,实则是以“拉人头”的方式发展下线;同时,要求新人必须“申购”不存在的“资格”方能加入,每人至少申购一份“资格”为3800元,最多可以“高起点申购”21份“资格”为69800元,每人最多发展三人成为自己的下线,按照每人及其下线“申购”的所有“资格”份数作为划分业务员、业务组长、业务主任、业务经理,老总五个级别 。在该团伙中,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等人分别担任为“能力配合”、“教育总监”、“经晨总监”、“自律总监“、“自律配合”、“经晨配合”等职位,均已达到传销组织中的“老总”级别.
案例:今年7月,常德市安乡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了王某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抓获传销骨干成员18人,参与传销违法人员96人 , 捣毁传销窝点2个,扣押车辆4辆,查扣、冻结赃款420多万元 。经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以“康力多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于2011年10月21日与广东康力医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 借用康力医药公司的影响力,在全国各地吸收会员 。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王某等人以介绍公司产品的名义对听课者进行洗脑培训 , 然后以购买产品取得会员资格的方式,要求老会员发展新会员,老会员从新会员的会员费中以直接推荐奖、组织对碰奖等形式进行返利而获取利益 。至案发,该传销组织已发展会员12000余人 , 会员遍布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省,涉案金额7000多万 。
提示:如果在网上求职或有人给你介绍“工作”、“生意”或者推荐“投资”,前提条件是先交钱或者购买一定产品,并且要求将亲戚、朋友拉入发展下线,许诺你可以从中提取报酬,这就是典型的传销行为,千万不要碍于情面抱着先试试看的心理盲目加入 。如果发现涉嫌传销的组织和人员 , 或发现自己被骗误入传销,一定要保持理智,设法尽早脱离传销组织 , 并及时拨打12315或110向工商、公安部门举报 。
五、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
目前 , 全国呈现有一种最新型的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中国银行E令行卡过期”、 网银升级、信用卡升级、网银密码升级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中国银行网上转账只需输入常规静态密码及E令(中国银行网银客户持有的动态密码显示设备)的动态口令,无需USBKey(硬件数字证书载体)的特点,通过发送“中行E令过期”等虚假短信息,诱骗受害人登录与中国银行官方网址(www.boc.cn)相似的“钓鱼网站”,从而窃取受害人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口令 。一旦得手,犯罪分子迅速通过网上转账将受害人账户内的资金转走 。
案例:今年年初,“张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你的电子密码器于次日过期,请尽快登录我行网站www.icbzu.cn.com’ 进行维护更新 。”短信号码末尾几个数字是95588,落款为“工商银行”,当他登录网站时,出现和平时一样的“工商银行”界面 。张先生就按信息提供的网站登录,然后按照提示输入了卡号、密码和身份证号码 , 一分钟后手机就接到转账短信,其账户余额仅剩百元不到,损失了万余元 。
提示:接到类似银行电话或短信,要及时和相关银行联系确认(但不能拨打骗子提供的电话),或者拨打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核实,千万不要轻信对方 。
六、以“车祸、摔伤住院”诈骗
嫌疑人冒充医务人员或学校辅导员等身份,通过打电话给事主家人或朋友,谎称其子女“出车祸”或“急病”住院,急需汇医疗费,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
案例:2011年下学期开学不久,某校学生张某母亲接到一名男子电话 , 自称是张某的同学,张某在校外被车撞伤入院治疗,现急需3500元,并给张某母亲一个账号,让其母亲往这个账号汇款 。张母听后非常着急 , 又因其提供的张某情况和地址完全一致,张母确信不疑,便往那人提供的账号上汇了3500元 。第二天,张母往张某的寝室打电话询问张某病情,准备到学校看望张某时,才知被骗 。
提示:接到有人冒充同学、老师、医院人员给自己或家人打电话,称某某车祸、急病等要医院急需要钱时,应立即与自己亲人及相关的事发地交警部门和医院联系,确认事情的真实性,不要轻信别人,谨防上当受骗 。
七、盗用QQ,事先录制QQ视频诈骗
骗子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 , 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 , 骗其信任,从而诈骗钱款 。
案例:2013年7月18日,某笔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刘某某在上QQ处理业务时 , 诈骗分子盗取该公司客户QQ,冒充该公司客户通过QQ号联系受害人,称以前用的银行帐号注销了,让受害人将款汇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内,受害人便将公司与该客户的往来钱款,通过网银转帐汇到诈骗分子提供的账号上,损失18.8万元 。
提示:此类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亲友间相互信任,警惕性不高的心理诈骗财物,迷惑性较大 。凡涉及钱物,一定通过电话、询问周边亲友、单位等方法进行核定属实后汇款 。
八、电话诈骗
嫌疑人通过拨打事主电话冒充其外地朋友、亲戚或单位熟人 , 谎称出差办事,以出车祸、赌博或打架被抓等借口,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进行诈骗 。
案例:2011年8月28日,本院某系07级学生陈某接到一号码为13620456585的手机电话,打电话男子称是陈某的叔叔,在重庆出差,准备于8月29日到本院看望陈某,陈某信以为真 。8月29日早上8:40左右,骗子又向陈某打电话称:“其在重庆打架把人打伤被派出所扣留,因调解要交5000元钱,要求陈某存5000元钱在其指定卡上” , 陈某没有生疑便于当日10时左右按骗子提供的卡号存入5000元现金 。骗子收到钱后称“调解不成,还需交纳2万元作赔偿费” 。此时陈某产生了疑虑,便打其叔叔原来的电话,打通后方知自己被骗 。
案例:8月22日晚,曾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其多年的老朋友 , 曾女士一时想不到是谁,几次追问,对方坚持让曾女士猜一猜 。曾女士随口说出了好些时候不见的朋友张先生的名字,岂料对方竟一口答应,称自己即是“张先生” 。“张先生”告诉曾女士 , 自己有个朋友急需5000元钱应急,但他此时正在高速公路上,无法及时转账 , 希望曾女士能帮忙代汇5000元,等第二天他就将钱打给她 。一开始没有猜到对方的名字,曾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如今对方提出代为汇款的请求,她不好推托,当即来到附近银行,在ATM机上将5000元人民币汇到对方提供的账户 。第二天,曾女士向“张先生”打去电话 , 可对方处于关机状态 。她仔细一想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恍然大悟,自己是遇到了骗子 。她立即向警方报案 。
提示:当您接到来自亲友号码以车祸、赌博、打架等要求汇款的电话时,或“猜猜我是谁”等电话时,请您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予以核实确认,避免财物损失 。
九、网络购物诈骗 。
骗子常用钓鱼网站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兜售商品 。为增加可信度,骗子常声称商品来自走私、罚没、赃物等非正常渠道 。若信以为真,一旦打开网页并输入帐户和密码后很快就会被骗子将你的帐户资金全部盗走 。
案例:2012年10月11日 , 本院某系09级学生郭某在淘宝网购物时 , 淘宝网中弹出一个类似淘宝网的另类网站,郭某点开该网站后,感觉网页和淘宝一样 , 同时也展示了较多商品图片,郭某在该网站相中了一款自己喜欢的照相机,经与店家交谈后便拍下购买 , 当打开支付宝输完自己的帐户密码等信息后,该网页突然消失,郭某再次打开那个网站时 , 原网页上的商品图片也全部消失了 。这时郭某又进了正规的淘宝网,点开支付宝试着输入自己的资料信息,提示输入的资料和密码错误 , 这时郭某感觉没有对 , 便到银行查询自己的帐户余额,发现自己银行帐户内的2200元现金己全部被盗走 。
案例:2013年7月初,骆某通过微信购买卡西欧TR350相机被骗15700元 。骆某报案后,警方通过调查 。于2013年8月4日成功抓获嫌疑人许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查获涉案银行卡14张、作案用笔记本电脑1台、作案用手机4部,收缴赃款4万余元 。经审,许某等人交待利用微信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利用QQ联系受害人,作案30余起,涉案金额50余万元 。
提示:对与市场价相差较大的网络商品,不要轻易相信 。如仍想购买,为了确保交易安全,尽量选择收到实物后再支付钱款,如果没有收到卖家的商品 , 一定不要点击同意付款 , 否则可能钱货两空 。
十、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
虚假中奖诈骗是骗子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
案例:2013年9月5日,受害人方某某(女,24岁,河南省人)接到一个“95013”开头的“一号通电话”号码来电,对方称是“《我是歌手》栏目组负责人”,并称受害人手机参加节目方组织的抽奖活动中了二等奖,同时发送了中奖信息,方某没有多想,立即按骗子提供的网页点击进入后得知奖品为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和50000元奖金,方某被高额的奖金充晕了头,按提示填写完所有的个人资料便打电话与对方联系准备领奖,可是骗子称,在领奖前需要交纳2800元的个人所得税,骗子同时还向方某提供一个银行帐户 , 只要方某将个人所得税交了后就可以领走奖金和奖品,方某立马就按骗子留的帐户汇去了2800元钱,本想着现在可以顺利拿到奖金的方某没有想到的是,骗子又让其汇款5000元人民币作保证金 。这时方某才发现自己被诈骗 。
提示:预防中奖诈骗,最重要的是确定你是否主动参加过此类活动 。一般所谓“随机抽取“、“先缴手续费或保证金再领奖”等多是诈骗 。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 不要贪图小便宜 。
十一、发布出售特价飞机票或火车票的信息实施诈骗
骗子通常在百度、赶集网等一些合法正规的电子商务网站上租赁一个网站,虚设XX航空公司订票网站,在该网站发布虚假的廉价机票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后,便以需要订金等形式要求欲购者汇款 。
案例:2013年1月,太原某高校学生郑某和同学在寒假来临准备订机票回家时,在网上看见一则特价机票销售网站,郑某便和同学一起在网上订购价值5600余元的10张机票,对方自称是特价抢购机票,不支持货到付款服务 。郑某和同学便将购票款转入对方帐户,对方以核实余额绑定为由让郑某操作实施,郑某随后发现卡内1万余元全部被划走 。
提醒:在寒暑假的国家法定假日,同学们购买飞机票或火车票时,不要轻信过低折扣的信息,网上订票时尽量选择各大航空公司官方网站或通过114查询正规票务代售点进行订购,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按照陌生人的指令在银行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
十二、无偿提供贷款诈骗
嫌疑人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贷款信息 , 一旦有事主与其联系,则以收取贷款人保证金、利息等名义,骗取钱财 。
案例:2013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小李准备和朋友开一家饭馆,正在为资金发愁时,互联网上的一则无抵押贷款的信息吸引了它的眼球:不用财产抵押 , 不用繁琐细节 , 3天内就能放款,月利率1%,年利率10% 。这则信息 , 让小李心动 。小李和贷款公司取得联系后得知,需要先支付一个月的利息 , 才能办理贷款 。“对方说打了利息后,就可以直接取得贷款,小李按对方要求打完款后,对方又叫小李打3000块钱的保证金 。”小李说还没有拿到贷款就已经支付了几千块钱,因而心存疑虑 。便在银行根据汇款信息查验了这家单位在山东,总部在浙江的贷款公司账户地址 。“查了一下,银行说是山西太原的,这时小李感觉真的是上当了 。”
十三、冒充邮局工作人员进行诈骗
【高校诈骗作案的手段,高校敛财手段曝光】此类犯罪手法以短信形式,发送诈骗信息称:受害人有包裹被邮局查扣,内有毒品和大量现金涉嫌刑事犯罪,让受害人交不低于3万元的“茶水费”,以“摆平”此事 。其实,这种骗术并算不高明,嫌疑人无非是利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