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
【顾炎武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原名绛,字忠清 。明亡,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 。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
江苏昆山人 。他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 。社会的危机,家境的窘迫,逐渐孕发为学以救世的思想 。十四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 。二人愤世疾俗,有“归奇顾怪”之称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 , 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明亡,南明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 , 获授兵部司务之职 。次年清军南下,他在苏州从军抗清,兵败 , 避居常熟 。继弘光政权之后建立的隆武政权,复授以兵部职方司主事 。此后十余年间,他频繁往来于太湖沿岸一带,与归庄等人以匡复故明为志 。后为豪绅所迫,于顺治十四年(1657)弃家北游 。康熙七年(1668),在山东济南为文网罗织 , 身陷囹圄 。出狱以后,更决意不与清廷合作 。十七年,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拒不就荐 。次年 , 更誓死不入《明史》馆 。此后 , 即客居山西、陕西 , 潜心著述不再入都 。康熙二十年在山西曲沃病逝 。在北游的二十余年中,顾炎武遍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 , 足迹所至,无三月之淹,并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 , 行了万里路,亦读了万卷书 。他的《日知录》、《音学五书》等近五十种著作均写成于这一时期 。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 。明末,宋明理学已入末路 。入清,顾炎武承继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 , 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 , 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他断然摈弃“性与天道”的空谈,力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为学之道,一生为学,实事求是,不立门户,不分畛域,一归于经世致用 。终其一生,皆以“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为怀 , 大声疾呼“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在宇宙本源上,沿宋代哲学家张载的主张,提出“盈天地之间者气也”,“非器则道无所寓”的命题 。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 。面临着以什么取代心学的抉择 , 他选取了经学,提出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今之所谓理学 , 禅学也”的主张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 , 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 , 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 , 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后世学者或是继承了他的为学方法,或是发扬了他的治学精神,不仅演成了乾嘉汉学的鼎盛局面,而且取得了清代学术文化多方面的成果 。
推荐阅读
- 顾宪成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高拱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高攀龙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归有光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方孝孺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方以智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费信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冯国用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冯梦龙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傅友德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