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杨延昭
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朗 , 号杨六郎 , 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避宋真宗所臆造的圣祖赵玄朗讳名改 , 杨业之子,宋朝名将 。
太平兴国四年杨业归宋后 , 杨延昭以父荫补为供奉官,从杨业征战疆场 。雍熙三年(986)宋军大举攻辽,杨业任西路军副统帅,进攻应州、朔州,杨延昭任先锋,在围攻朔州的战斗中,“流矢贯臂”而“斗益急” 。同年,杨业殉节,杨延昭升为崇仪副使任景州知州;后因江、淮地区凶年歉收,改任江南、淮南都巡检使 。又升崇仪使、知定远军(由景州改) , 改保州缘边都巡检使 。
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999)九月,辽圣宗、萧(绰)太后率军攻宋 。十月,攻遂城(今徐水西) , 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昭适在遂城 , 遂城“城小无备” , 萧太后亲临遂州城下,围攻数日 , “众心危惧”,杨延昭调“集城下丁壮护守,偶大寒,命汲水注城外,及旦悉为冰 , 坚滑不可近”,杨延昭以冰城智守遂城,辽军只得撤围退兵 。次年二月 , 杨延昭以功升莫州刺史 。咸平四年四月,杨延昭升本州团练使 。七月,宋以王显为都部署、负责河北西半部防务,杨延昭任前阵钤辖 。十月,萧太后、辽圣宗再次亲率军侵宋,杨延昭与杨嗣等会师威虏军(遂城),都部署未出兵,杨延昭与杨嗣等伏精兵于羊山之西 , 自北掩击 , 且战且退,诱使辽军进入伏击地 , 伏兵突起,“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 , 湿缓不能用”,辽军先胜后败,杨延昭、杨嗣等部队损失也不少,辽军虽进至满城(遂城西南,今保定西北),不得不“以泥淖班师” 。
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四月,辽军攻宋,“望都之战”宋军大败 。六月,杨延昭改任保州、威虏军、静戎军(今徐水)缘边都巡检使 , 驻保州,负责河北路西北部防务 。
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春,杨延昭改任宁边军(今蠡县)部署,并增加兵力至万人 。同年闰九月,辽圣宗、萧太后率军大举攻宋 。十一月 , 在宰相寇准坚请下宋真宗亲征,北上澶州,辽军也进至澶州城北,杨延昭审视战略形势,向宋真宗建议:“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 。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一心求和的宋真宗不予答复,杨延昭“率兵抵辽境 , 破古城 , 俘馘甚众” 。同年十二月,宋辽于澶州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
【杨延昭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景德二年正月,宋真宗部署宋辽和议以后的河北防务,杨延昭改任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 , “止令在保州,遣同巡检往来巡警”,如遇军情,再率部下赴援 。次年,升领防御使,后又改任高阳关(今高阳东)副都部署 , 连任九年 。大中祥符七年(1014)死,终年57岁 。杨延昭与士卒同甘苦,智勇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深受士卒的拥戴,镇守河北边关20余年,威震辽境,被称为杨六郎 。子三人,以杨文广最著名 。
推荐阅读
- 杨文广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杨业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叶适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杨万里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杨沂中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叶绍翁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宣宗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郑氏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郑樵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镇海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