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齿常之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黑齿常之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689.11.26) , 百济(位朝鲜半岛西南部)西部人,高丽族,黑齿氏,唐朝著名军事将领 。
黑齿常之并非唐朝人,他是出生在唐朝的属国——百济国 。黑齿常之的早年事迹不详,长大以后,身高七尺有余,善于用兵 , 史称其“骁勇有谋略”(《旧唐书·黑齿常之列传》) 。后来黑齿常之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一职 。
当时朝鲜半岛上并存三个独立国家 , 北部为高丽 , 南部偏东为新罗,南部偏西则为百济 。其中新罗一直与唐朝保持朝贡关系,而高丽和百济则与唐朝为敌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太宗曾亲征高丽,但未取得胜利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唐与高丽、百济之间几年内相安无事,百济还曾遣使入朝 。永微六年(655年),高丽与百济、祉H联兵入侵新罗,夺其33城,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派兵攻打高丽 。至此,唐与高丽、百济之间烽烟再起 。
在高丽与唐军苦苦作战的同时,百济却依恃高丽为援,多次侵扰新罗 。唐高宗遂决定先攻下百济、再灭高丽 。显庆五年三月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10万出兵百济,并诏令新罗出兵5万策应唐军行动 。八月,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率众归降,百济国遂被灭亡 。唐在百济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当苏定方平定百济之初,黑齿常之也曾率部归降 。灭掉百济后,苏定方军纪不严,纵兵劫掠,丁壮多被杀戮 。黑齿常之见状,非常害怕,便与左右10余个酋长逃归本部,然后招兵卖马 , 纠集散卒,共保任存山(在今韩国全州西),筑栅自固 。10天左右兵众即发展到3万余人 。苏定方见状,遂派兵围攻 。黑齿常之率敢死之士拼死抵抗,大败唐军,随后一举收复二百余城 。苏定方又率军亲自围攻黑齿常之 。苏定方本是唐朝名将 , 善于用兵,但因黑齿常之指挥有方,结果使苏定方“不能讨而还”(《旧唐书·黑齿常之列传》) 。苏定方回军后,黑齿常之与别将沙吒相如各自据守险要 , 响应百济故将、拥众据周留城(今韩国扶安)抗唐的扶余福信 。
龙朔元年(661年)至三年,唐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率军多次击败百济军,并于白江口一举击败倭国(今日本)援军,再次征服百济 。白江口海战后,唐高宗遣使招抚黑齿常之等人,黑齿常之遂率所部降唐 。当时百济虽再次得以平定,但还有百济将领迟受信所据守的任存城(在百济西部任存山)尚未归降 。黑齿常之等降唐后 , 刘仁轨好言相慰,然后命黑齿常之等各率所部攻取任存城,并准备派唐军相助 。唐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因黑齿常之等人曾经降而复叛 , 所以对他们非常不信任 。孙仁师曾对刘仁轨说:“相如等兽心难信 , 若授以甲仗,是资寇兵也 。”(《旧唐书·刘仁轨列传》)而刘仁轨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吾观二人皆忠勇有谋,敦信重义;但者所托,未得其人,今正是其感激立效之时 , 不用疑也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于是发给黑齿常之等粮食和武器,分兵相随 。刘仁轨的信任和理解使黑齿常之非常感动,指挥所部很顺利地便攻下了任存城,迟受信抛弃家属,投奔高丽 。至此,百济全部平定 。
不久,黑齿常之被调回国内,任左领军员外将军、洋州(治西乡,今陕西西乡,一说自桃林、虢州)刺史 。
在唐朝初年,唐朝在军事上对周边各族大都占有明显优势,唯一一个例外便是吐蕃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于公元6、7世纪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入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 唐蕃关系在此后30余年内十分融洽 。唐高宗即位后,唐与吐蕃的战争逐渐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羁縻州,又联合于阗(今新疆和田)攻陷龟兹(今新疆库车)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朝被迫罢龟兹、于阗、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四镇;此前数年,吐蕃又攻灭吐谷浑,占有其地 。这些军事行动,严重威胁了唐朝的在该地区的统治 。在这种形势下,唐军出动10余万人进攻吐蕃 , 结果先胜后败,唐军伤亡殆尽 。
唐军的失利除军事指挥原因外,还有其它多种原因 。如吐蕃国法严整,上下齐力,内部较稳固 , 民风剽悍尚武,且河陇一带的军事地理形势对其十分有利 。吐蕃位于青藏高原,攻唐可居高临下,直入平川;而唐击吐蕃却要仰攻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行军作战十分不便 。
唐高宗李治鉴于来自吐蕃的威胁,于仪凤二年(677年)八月令宰相刘仁轨镇洮河军(军在鄯州城内),同时还颁发《举猛士诏》 , 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选择臂力过人、弓马娴熟的军事人才编入新军,准备对吐蕃大举反攻 。
【黑齿常之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仪风三年(678年),吐蕃局势初定,大论噶尔·赞聂多布已率军平定内乱,牢牢控制了局势 。赞普器弩悉弄正式为父王发丧,唐朝认为有机可乘,企图利用吐蕃发丧,人心不稳之机而取胜 。由于刘仁轨由于与中书令李敬玄不和,遂向唐高宗奏请让李敬玄统军 。李敬玄不谙军旅,本欲推辞,但被唐高宗所拒 。正月十九日 , 李敬玄代替刘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工部尚书、左(一说右)卫大将军刘审礼为洮河道行军司马,统军出击;并敕益州长史李孝逸、巂州都督拓王奉益调动剑南道(治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之兵,配合作战 。二十六日,唐高宗又派金吾将军曹怀舜等分赴黄河南北等地广招精兵良将,很快组建了一支精锐之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