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十五年:常山之战简介


唐天宝十五年:常山之战简介

文章插图
唐天宝十五年:常山之战简介
时间:唐天宝十五年
名称:常山之战
地点:常山
结果:史思明的覆灭
参战方:李光弼、史思明
交战各方:唐军 安军
战例介绍
常山之战主角:李光弼、史思明
时间:唐天宝十五年
常山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常山(今正定),大败叛军史思明 。这次战役使唐军在河北战场上的一次决定性胜利,直接导致了史思明的覆灭 。常山之战以李光弼的唐军胜利结束 。至此常山九县只有九门、藁城还在叛军手中,其它七县全部收复 。
战略战术
李光弼入城第一件事就是将叛军关押的老百姓全部放了,并且给了他们一笔丰厚的 安家费,随后亲自祭奠了由于叛乱而死亡的百姓 , 得到了人民广大的拥护 。还劝降了安思义 。安思义的投降对李光弼的帮助很大,他对李光弼说:"唐军长途奔袭已经疲惫不堪 了,如果和史思明的军队进行遭遇战的话,恐怕胜算不大 , 何况史思明的军队大部 分是骑兵,利于野战,在大平原上决战肯定对唐军不利,如果第一仗收到挫折,必 定影响士气,在你来以前我已经向史思明求援了,你不如以逸待劳等史思明的到来 。"
李光弼采纳了安思义的建议 , 开始巩固城防 , 准备打防守战 。
果然史思明收到消息后,带领两万骑兵直奔常山,第二天还没有就到了常山城下,一看城池已失立刻攻城 。李光弼命令弩手进行射击 。要知道弩可以说是骑兵的克 星 , 又有城墙的掩护,骑兵又不擅长攻坚战,史思明伤亡惨重,只得退下来 。史思 明一退,李光弼立刻命令步兵出城,用长枪摆成方阵,弓箭兵掩护,滹沱河为屏 障,使得史思明无法进攻,一举将史思明击退 。这是典型的步兵对付骑兵的阵法 。
李光弼探知史思明5千步兵援军从饶阳赶来,正在九门南面的逢壁修整 , 立刻派了2 千军队进行偷袭 , 到达逢壁后,援军正在休息吃饭,没有一点防备,唐军以迅雷不 及掩耳的速度速战速决,将这股援军全部歼灭 。
史思明听说援军被唐军全歼,大惊失色,前不能进,又没有了援军,军队士气低 落,没办法只得从常山撤军退守九门县 。常山之战以李光弼的唐军胜利结束 。至此 常山九县只有九门、藁城还在叛军手中,其它七县全部收复。
将士简介
李光弼
生平传记
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东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先后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 九门(今河北城西北)﹑赵郡(今河北赵县)等地 。五月 , 与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惫出击,大败史思明部于嘉山(今河北曲阳境),进围博陵(今河北定县) , 军威大振,使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吏归唐 。
至德二年(757),史思明﹑蔡希德等率众10万进攻北都太原(今太原西南) 。北都留守李光弼所部不满万人 , 先在城外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数十万,加固城垒 。当敌攻城时 , 用大-炮发巨石猛击 , 还暗掘地道陷敌 , 不断袭击叛军,使之不敢接近 。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击,大败蔡希德 , 歼其部众7万,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 。
干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史思明军突然渡河,陷汴州(今开封),逼洛阳 。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 , 守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 。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2万 。
【唐天宝十五年:常山之战简介】上元二年(761),朝廷强令收复洛阳 , 他不得已而出兵,当时叛军尚锐,加之大将仆固怀恩违反节度,因而兵败邙山(今洛阳北),退保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后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 。他曾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
广德二年,因受朝廷猜疑,抑郁而死 。
史思明
简介
(703——761)
唐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营州宁夷州突厥族中的杂胡 。本名干 。与安禄山同乡相善 。初为互市牙郎,亦以骁勇为幽州节度使张守所知,任为捉生将 。天宝年间累立战功,官至平卢兵马使 。曾到长安奏事,为玄宗赏识 , 赐名思明 。
十四载(755)随安禄山叛乱,经略河北 。后任范阳(今北京)节度使 。
至德二载(757)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并谋除思明 。
思明遂以所领河北13郡归唐,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
半年后复叛,并与安庆绪遥相呼应 。
乾元二年(759)三月,与安庆绪大败唐九节度使之军于邺郡(今河南安阳) , 随即杀庆绪 , 还范阳 。
四月,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 。
上元二年(761)三月,为其长子史朝义及部将所杀 。
战争经过
李光弼以左兵马使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朔方军东出 , 击败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后(参见郭子仪击叛军之战),由郭子仪推荐,升任河东节度使 。十五载二月初二,李光弼奉命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3000人,东出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直指常山 。当时,史思明率数万大军围攻饶阳(今河北深县西南)二十余日不下,常山兵力空虚 。
二月初五 , 李光弼率军进至常山郡 。常山城内3000团练兵倒戈,抓住守将安思义出降 , 李光弼随即移军入城 。李光弼入城第一件事就是将叛军关押的老百姓全部放了,并且给了他们一笔丰厚的安家费,随后亲自祭奠了由于叛乱而死亡的百姓,得到了人民广大的拥护 。还劝降了安思义 。
安思义的投降对李光弼的帮助很大,他对李光弼说:"唐军长途奔袭已经疲惫不堪了,如果和史思明的军队进行遭遇战的话,恐怕胜算不大 , 何况史思明的军队大部分是骑兵,利于野战,在大平原上决战肯定对唐军不利,如果第一仗收到挫折,必定影响士气,在你来以前我已经向史思明求援了 , 你不如以逸待劳等史思明的到来 。"李光弼采纳了安思义的建议,开始巩固城防,准备打防守战 。史思明听到常山失守,立即放弃围困饶阳,亲率2万余骑直奔常山 。
第二天天未明,其前锋部队即抵达常山城下,史思明率大军相继而至,立即指挥攻城 。李光弼遣步卒5000自东门出战,叛军堵门不退 。李光弼令500弩手在城上万箭齐发,叛军死伤颇多,被-迫稍退 。李光弼再派弓箭手1000人,分为四队,轮流不断放箭,给叛军以很大杀伤,叛军抵挡不?。?只得收军北退 。
史思明一退,李光弼立刻命令步兵出城,用长枪摆成方阵,弓箭兵掩护,滹沱河为屏障,使得史思明无法进攻,一举将史思明击退 。这是典型的步兵对付骑兵的阵法 。
李光弼派兵5000人出城,每人持一长枪,夹滹沱水相迎,叛军中箭者大半,只好后退 。这时,李光弼闻报有叛军5000步兵自饶阳来,一昼夜行170里,正在常山东南九门县南面的逢壁休息 。李光弼当即派步骑各2000人 , 偃旗息鼓 , 沿河潜行 。至逢壁,叛军士兵正在吃饭 , 唐军乘机掩杀过去 , 斩杀殆尽 。史思明闻讯失色 , 只好撤军退入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 。李光弼初战告捷,常山9县,有7县归附唐军 , 只有九门、藁城(今属河北)尚在叛军手中 。
战例点评
李光弼据城固守,坚壁挫锐,又抓住战机,进行突然袭击,因而初战告捷 。
李光弼以少胜多 , 以少于敌军几倍的兵力取得胜利,常山之战在军事史上是一个典型的战例,它充分体现了李光弼的作战思想和指挥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