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耳朵后面有湿疹怎么办


耳朵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耳朵后面有湿疹怎么办

文章插图
说起湿疹 , 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瘙痒了,皮肤有湿疹的地方异常的瘙痒,好发于前胸后背,但是耳朵后面也会有湿疹的 。大多数人容易忽略耳后皮肤,这也使得耳后湿疹难以治愈,那么耳朵后面有湿疹该怎么办呢?
1、什么是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故名 。该病病程迁延难愈、易复发 。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 , 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 。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 。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 。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 。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 。
2、耳部湿疹的原因
一、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依据湿疹部位的症状不同湿疹还可以分为阴囊湿疹、乳房湿疹,手部湿疹和耳部湿疹等 。
二、通常来说,耳部湿疹往往会继发于脂溢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 。耳部湿疹的病因有很多,中耳炎或是耳挖伤可继发耳部湿疹,还有很多是由于葡萄球菌或者是链球菌感染而导致的 。湿疹还会与过敏有关,比如与使用镀镍的眼镜架、耳环有一定的关系 。
三、耳部湿疹的皮损大多可发生在耳后的皱襞处 , 表现为在患处的皮肤表现为红斑、渗出、皲裂以及结痂等症状 。耳部湿疹的皮损有时也可呈脂溢性 , 并且往往会对称性发病 。
四、耳部湿疹如果是中耳炎或耳挖伤而导致的话,则可出现或多或少的脓性分泌物和脓痂等 。眼镜架、耳环等引起的耳部湿疹往往会局限于接触的部位 。
3、成年人耳后湿疹怎么办
患了耳后湿疹的症状是在耳后根出现疹后 , 会流出很多水,还会有黄色的疤,而且很痒,由于病情出现在患者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所以通常引不起患者足够的重视 , 以至于病情会一直恶化,直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想办法去治疗 , 就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
那么患了耳后湿疹有什么治疗的好办法呢?
(1)派瑞松乳膏 。用法:备生理盐水一瓶,消毒棉签若干 。先用棉签醮生理盐水 , 把外耳道洗净,然后再用一个棉签 , 药膏沫于上,在外耳道内反复转动,如此 , 早晚两次,坚持2-4周;此药除治霉菌外,可止痒 。
(2)选择抗过敏药,每日服一片 。
治疗耳后湿疹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
【耳朵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耳朵后面有湿疹怎么办】4、婴儿耳后湿疹怎么办
儿童湿疹多与过敏反应有关 , 牛奶及鱼、虾等是可能的过敏原 。因此找到过敏原是治本的方法 。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找到明确的过敏原是不容易的 。对儿童外耳湿疹病因不明的治疗首先注意调整饮食,对哺乳期婴儿我们鼓励母乳喂养,并在适当时候断奶 。不要随意更改奶制品,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对大一点的儿童应避免进食容易引起过敏的食品 , 如鱼、虾、蛋白等 。避免搔抓,切忌用热水,肥皂及酒精等清洗,禁用刺激性药物 。
一局部治疗依“湿以湿治,干以干治”的原则
(1)对比较干燥无渗出者,可用10%氧化锌膏,抗生素可的松软膏等外涂,保护创面,以便结痂脱落愈合;干痂较多时 , 先用3%双氧水清洗后再用药 。
(2)渗出较少者,先涂擦2%龙胆紫液,干燥后涂氧化锌糊剂 。
(3)渗出液较多者 , 用3%双氧水或炉甘石洗剂清洗渗出液及痂皮,再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渗出液减少后,再用上述药物治疗 。
二全身治疗
(1)继发感染时,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 。
(2)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或克敏能等 。
(3)渗出特别多时,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补充维生素C 。
儿童外耳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在医生指导下注意饮食,局部予以适当处理,是很容易治好的 。
5、怎么预防耳后湿疹
一、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
(2)由过敏体质的人 , 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
二、避免刺激因素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
三、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湿疹的临床特点,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做出诊断,趋于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有助于湿疹的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
温馨提示:各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及婴幼儿的耳部也要保持清洁卫生 , 及避免外界因素刺激 , 慎食或不食易致敏的刺激性食物,如鱼,虾,浓茶,酒,咖啡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