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火热“出圈”,我们如何应对新挑战

【ChatGPT火热“出圈”,我们如何应对新挑战】

ChatGPT火热“出圈”,我们如何应对新挑战

文章插图
一夜之间,ChatGPT刷屏社交媒体,与之相关的讨论层出不穷 。作为全新的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被认为正在“掀起新一轮AI革命” 。推出仅仅两个多月 , ChatGPT全球用户已突破1亿 。在教育领域,ChatGPT更是投下“重磅炸弹”,率先对大学发起“冲击波”——在美国 , 北密歇根大学一名学生使用ChatGPT生成的哲学课小论文“惊艳”了教授,得到了全班最高分;还有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做家庭作业,53%的学生用它写论文 , 48%的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测试 。不止于教学,科学界同样掀起热烈讨论 。《科学》主编索普近日发文称,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 有大量由ChatGPT创建的论文摘要被提交给学术审稿人,但被发现的比例不超过63% 。看上去“无所不能”的ChatGPT , 也开始引发争议 。它究竟是“作弊神器”,还是代表人机协同的未来趋势?大学该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新挑战?近日,多位人工智能和教育界学者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这一AI新工具的诞生正迫使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加速变革 。“或许我们最应当反思的并不是使用者的问题 , 而是评价机制的问题 。”“出圈”的ChatGPT,正开启人机互动新变革?ChatGPT带来惊喜的同时 , 也引发不少教育界人士的担忧 。它能代写论文、代编程序、代发邮件,甚至可以代为参加线上考试……而眼下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学生开始用它来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高校中的论文尤其是本科生论文,在这一AI新工具的加持下变得“真假难分” 。这一“作弊神器”的流行,也让多所欧美知名高校不得不发出禁令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副系主任杨晓哲教授直言,对ChatGPT进行一刀切的“封杀”,无异于做无用功 。他的看法恰恰相反,不仅不该禁止 , 而是应该倡导并教会学生使用这一新技术、新工具 。“如今,各行各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都更加深入 。学会与AI合作 , 将是今后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 , 杨晓哲正计划把使用ChatGPT作为一项学习任务引入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们使用、挖掘它的更多功能 。同为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彭鑫目前还不太担心学生作弊 。他以软件工程为例,ChatGPT确实可以帮忙编写部分代码,但软件工程项目的需求复杂多变,它目前还无法理解、也不擅长持续跟踪这些需求 。“我比较重视的是过程——在编代码的过程中,学生每一步的表现如何,具体到设计、协作、测试,这些都需要人的思考 。”知名学术期刊更新编辑规则:AI不能成为作者?更多的学界人士认为 , ChatGPT的出现给现有的学术诚信体系造成了混乱 。首要的问题是评价:借助这一“神器”而一秒生成的论文,是否属于抄袭或学术不端?未来,原创该如何定义?近日,《科学》主编索普在题为《ChatGPT很好玩 , 但不能成为作者》的文章中直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ChatGPT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轰动现象 , 且对科学界和学术界造成严重影响 。他预计,今后这种借助AI工具生成的文本将会更多 。但索普强调,人工智能程序不能成为作者 。如有违反,将构成科学不端行为,这与篡改图像或抄袭无异 。《自然》也发表文章指出,ChatGPT等工具威胁着科学的透明度 。针对使用ChatGPT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前,《科学》《自然》《细胞》《柳叶刀》等一批知名学术期刊正在更新编辑规则 , 归结起来,主要内容大致是:任何AI工具都不能成为研究论文的署名作者,因为任何作者都要对所发表作品承担责任,而AI工具无法做到这点 。同时,如果研究人员使用了有关程序,应该在方法或致谢部分加以说明 。“AI是个聪明的助手 , 但它只是助手 。虽然人和机器的分工发生了变化,但最终的决策和责任还是得由人来承担 。”为了说明这一点 , 彭鑫以AI绘画为例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AI已能集众家之长、以不违和的方式重新进行加工整合,生成一些插图或画作,甚至参赛获奖 。普通人对此或许无法分辨,笼统地称之为创作 。“但AI绘画和真正人类大师的创造,依旧不能相提并论,行家一眼能看出来是不是原创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随着AI不断迭代升级,真正替代人类进行创作的强人工智能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到来 。当然,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人的独立思考和原创的价值也将更加凸显 。杨晓哲直言,无论是AI写诗、AI绘画 , 或许,就一些具体作品来说,合成的作品和个人原创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但是 , 对AI生成内容的判断,以及最终生成作品的逻辑,包括观点提炼等 , 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完成 。而更加重要的是,“AI始终是基于历史中的知识和经验生成答案,但它不具备在专业领域的推演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针对新问题,AI无法精准判断当下最需要什么” 。正如ChatGPT自己也坦承:“对不起 , 我是一个训练至2021年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所以我不知道2023年的事情 。”受到AI强烈冲击,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如何开启?以ChatGPT为代表,AI新工具的迅速投用也让时下的大学察觉到形势严峻:传统的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都正在受到AI的强烈冲击 。一位任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教师甚至感叹:“如此一来 , 就无法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了 。”赵星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翻译软件是否能在教育教学中广泛使用,这一问题在国内外都曾引发一定争议 。如今,类似的问题也发生的ChatGPT身上:为什么借助AI工具生成的毫无创新的答案能轻松通过考核机制,这是否说明这个考核机制本身有问题呢?“人类对抗AI进化的最佳方式应该是:人类本身以更快的速度进化 。”赵星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期望 。而技术的快速发展,某种程度上正在“倒逼”教育领域开启更深层次的变革 。“新技术如何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提供助力,使得教育的关注点真正落到人的创造力的激发上,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 , 也是‘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目前最核心的区别 。”确实,AI越来越聪明了,但人类依旧不可替代,人的情感、创造力等多方面素养,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谈及这一点,杨晓哲以AI医生举例 。“任凭AI医生医术再高 , 也无法具备人类医生所具备的那种内在的人文关怀精神,包括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处理 。”回到ChatGPT,在他看来 , 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确实需要因此而变、有所行动 , 人机协同也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形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