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故事有什么内容 十二生肖的故事有什么内容概括


十二生肖的故事有什么内容 十二生肖的故事有什么内容概括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十二生肖的故事有什么内容概括,十二生肖的故事有什么内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十二生肖的故事一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有属小白兔的,有属大老虎的………有属猫的吗?没有,怎么有属老鼠的 , 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 。
2、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 , 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 。
3、”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
4、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 , 它们都想去报名 。
5、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 , 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 。
6、”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
7、”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 。
8、就自己去报名了 。
9、结果,老鼠被选上了 。
【十二生肖的故事有什么内容 十二生肖的故事有什么内容概括】10、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 , 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
11、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 。
12、现在还是这样 。
13、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14、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
15、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 。
16、它们在路上碰到了 。
17、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 , 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 才刚刚跟上牛 。
18、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 , 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 。
19、”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 , 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 。
20、这样吧 , 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 , 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 。
21、”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 。
22、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 , 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牛一听 , 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 , 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 , 蹿到牛前面去了 。
23、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 , 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
24、十二生肖的故事二如何挑选十二种生肖动物,这是一个人们亘古流传的话题,传说中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让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这天前来祝寿 , 并决定按前来祝贺生日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作为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并按年轮流值班 。
25、相传,当时老鼠和猫是邻居,但平时体大的猫常常欺负弱小的老鼠,老鼠对猫往往也只是感怒而不敢言 。
26、而猫有个贪睡的毛病 , 接到玉皇大帝下的令后,老鼠窃喜:报复猫的机会终于来了 。
27、果不其然 , 猫叩响了老鼠家的门 , 请求老鼠在给玉皇帝祝寿时,叫醒它一同前往,老鼠满口答应下来 。
28、为了报复猫 , 到了正月初九清晨,老鼠便悄悄的出发了 。
29、老鼠虽然起得很早,跑的也很快,但到了宽宽的河边面对着涛涛的河水,它发愁了,只好坐在河边等着其它动物渡河时,跳到它们的背上借助它们的力量渡河 。
30、等了好一会儿,最早出门的牛,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河边 , 老鼠趁牛泅入水中的瞬间,敏捷地跳到牛耳朵里,牛平时就以憨厚,善于助人为乐著称,因此它对老鼠这种投机行为毫不在意 。
31、渡过了河 , 老鼠觉得躺在牛耳朵里既舒服,又省力并没有跳下来的意思,天近傍午时,牛载着老鼠到了玉帝的家门外 。
32、当牛刚要进门时,谁知老鼠迫不急待地从牛耳朵里窜出来,抢先跳到了玉帝面前,就这样,老鼠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
33、而载了它一路的牛,仅获得第二名 。
34、稍后老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也陆续到达 。
35、猪虽然很蠢 , 但也按时到达,名列第十二名 。
36、玉帝按它们报到的先后次序一一赐封它们为每年的轮值生,十二生肖的顺序就这样确定下来正月初十,天还没有亮 , 熟睡了几天的猫终于醒了,它趁黑就上路了当它正为一路上的冷清 ,  , 认为别的动物还没出发而得意时 , 正来到了玉帝门前,它一边敲门、一边高喊"玉帝--,猫来报到了--" 。
37、前来开门的人 , 哈哈大笑地对猫说:"你真是一只大笨猫,你已经迟来一天了,还是回去洗洗脸,清醒清醒脑子吧!,不要老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把玉帝的指令也抛脑后 。
38、"此时,猫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从此 , 它与老鼠结下了不解的怨仇,一见到老鼠发誓把它咬死 , 大有不吃尽天下老鼠誓不罢休的无畏精神、勇气和决心!十二生肖的选择与排序十二生肖的选择,据考证早在东汉以前就有传说,只是对动物的选择说法不一 。
39、如:秦代广为流传的十二生肖中有鹿无狗,排列次序也略有不同 。
40、我们今天流行延用的十二生肖的说法是源于东汉时期的传说 。
41、那么,世界上的动物很多,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做肖兽?它们的排列顺序又是怎样确定的呢?一、据学者考证认为:主要是因为这十二种动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十二生肖中的"龙",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 但它是我们古代祖先华夏族的图腾 。
42、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很多现象无从解释,便在想象中勾勒出了一种有综合神力的动物--龙,人们把它当做宗拜物,祈求"龙"给人们带来好运,带来风调雨顺的丰年 。
43、这样一来"龙"便成了当今十二生肖中的一员,而今天倍受人们宠爱的猫,为什么没有在十二生肖中记载呢?那是因为,在汉代以前,还没有人将野猫养在家中 。
44、猫跟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据考证,我国是在汉明帝以后才有家猫的 。
45、二、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交叉排列的 。
46、其二,是按动物出没活动的时间来排列的生肖座次的排定并非一朝一夕,很多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和流传中的更更改改都直接影响了十二生肖的排定 。
47、到目前为止的两种说法中,第一种是以动物足趾数目的奇偶数目交叉排列的 。
48、足趾是偶数的排在前,奇数者排在后,一偶一奇间隔排列 。
49、老鼠的足趾比较奇特,它是前足四趾后是五趾 。
50、由于老鼠的足趾奇偶同体,无法按上述原则安排,所以就把老鼠排在了首位 。
51、在老鼠后面依次排列的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 , 龙(五趾)、蛇(无足同偶数),马(一趾)、羊(四趾)、猴(五趾)、鸡(四趾),狗(五趾)、猪(四趾) 。
52、然而,后一种说法则认为:是以动物出没活动的时间来安排的 。
53、子时老鼠活动最为活跃;丑时是牛倒嚼不息的时间,寅时是老虎最凶猛的时候;卯是月亮(即玉兔)还在照耀大地的时间;辰时正是传说中群龙行雨的时刻;已时是蛇伏草不出来伤人的时候;午时是太阳当头 , 阳气刚生,而马是属"阳"的动物;末时,传说中羊吃了末时的青草,草虽被吃,但草根的再生能力则愈来愈强,故属羊;申时是猴子最喜欢啼叫的时间 , 酉时是黄昏来临的时间,此时鸡开始归窝;戌时进入黑夜 , 狗开始为主人守夜;亥时夜深人静猪睡得最熟香的时候 。
54、由此而排出了十二种动物的次序 。
55、以上两种说法都是根据民间传说而来 , 各有各的道理,无所谓对错 。
56、十二生肖的故事三很久以前 , 玉皇大帝为了配合十二地支,决定选拔12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的代表 。
57、他选择一个湖中的小岛当作比赛的终点 , 并且告诉所有的动物,只要能在前12名到达终点,就被录取 。
58、所有的动物都参加了这项比赛,但是猫和老鼠却最先抵(dǐ)达湖边,它们眼望着湖中的小岛,却因不会游泳而无法渡水 。
59、这时后面跟来一只水牛,老鼠和猫央求水牛载它们一程,水牛答应了 , 就让它俩骑在背上渡水 。
60、当它们游到半途时,老鼠突然起了恶念,于是趁着猫不注意的时候 , 偷偷把它推到水里,并且催(cuī)促(cù)水牛快点上岸 。
61、老鼠终于赢得了十二生肖比赛的冠军 , 而后面紧跟的是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62、落水的猫虽然拼命挣扎着游上岸来,却因排在第13名而失去了这份荣誉 。
63、从此 , 猫对老鼠怀恨在心,而这种仇恨也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
64、直到今天,只要猫一看见老鼠,就一定要把它吃掉才甘心 。
65、十二生肖的故事四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 , 从此与鼠结下冤家 。
66、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 。
67、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 。
68、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 , 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 。
69、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 。
70、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
71、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
72、其实,都是传说,不是真的,很多都是民间小传说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