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内秘档流失记】
文章插图
清朝大内秘档,指*是清*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里*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进呈并经皇帝批阅过*奏章、朱谕;皇帝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会典、历科殿试*卷子等等 。围绕这批重要档案,*近现代历史上演绎了一出令人扼腕而叹*“伤心剧” 。
醇亲王下令销毁档案
清朝年间,存放档案*内阁大库共有6大间,戒备森严 , 一般人是无法进入* 。1909年,年久失修*内阁大库突然崩塌一个角 , 耽搁近10年*修缮之事才付诸实施 。
修缮库房之前自然得先迁移档案 , 清*便将年代近一些*档案迁至内阁大库对面*文华殿 。事有凑巧 , 一次,醇亲王载沣要查阅清初摄政典礼档案,遍寻之下,就是查找不到 。载沣很不悦,当即拉下脸发话道:“要找*档案没有 , 留着这么多没用*档案*什么,还不如销毁了 。”于是,大量所谓“无用”*档案被挑拣出来堆在一边,等待着被销毁*命运 。
恰好在这时 , 张之洞(时任内阁大学士兼学部大臣)为打算成立“京师图书馆”之事 , 特地委派罗振玉(时任学部参事)到内阁大库挑拣一批书籍典册 。罗振玉来到内阁大库,一眼就看到了捆扎在一起堆得高高*待销毁档案,便顺手*出翻阅了一下 。不料这一翻 , 他顿时就愣住了 。
原来 , 罗振玉*出*两卷待销毁档案,一份是乾隆年间漕运总*事管*珍在任期内写给朝廷*奏折;另一份为乾隆年间军机大臣阿文成出征金川时*奏折 。如此重要*档案史料,何以要被销毁呢?
罗振玉当即将此事向张之洞作了汇报,随即,张之洞紧急上奏请求保存这批待销毁档案 。经过他**,这批珍贵档案史料终于逃过一劫,并获准交由学部图书馆* 。
不久,放置于文华殿*档案迁移到了被称为太学*国子监敬一亭,内阁大库中*档案一时仍放原处没动 。
傅增湘命*麻袋里“寻宝”
辛亥*后,北洋*于1914年打算建立历史博物馆,大内档案自然成了它*珍藏 。
1916年,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迁往故宫午门楼 , 这批档案也随之移至午门外朝房里存放 。此时原先*“学部”已改称“*” , *尽管接管了大内档案,但却并没有认真保管 。整理时,从中挑出部分完整*档案放置于门楼,剩余*档案像堆放垃圾一样 , 放在了端门门洞中 。
时任北洋*教育总长*傅增湘听说有这样一批宝贝,当即派了两个人为他去麻袋里“寻宝”,其中一人便是此时恰在*任职** 。后来,*在他*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中说:“凡我们捡起(放)在桌上* , 他总要拿进去,说是看看 。等到送还*时候,往往比原先要少一点……”
很显然,少*“那一点”无疑是被教育总长傅增湘据为己有了 。
从“废纸”到被贩卖
到了1922年前后,适值北洋军阀曹琨贿选时期,*财政空虚 , 以致像*这样*机关连工资都发不出了 。历史博物馆无奈之下,经向*请示批准 , 遂将放置于故宫*档案分两批当废纸给卖了 。
第一批被卖掉*,是明永乐至万历年间*档案共十几万斤 , 最后被十几个商人合股以3000多银元*标价购得 。第二批被卖掉*,是明朝崇祯和清朝顺治至宣统时止*档案 , 计有14.8万余斤 。最终 , 南纸文具店**同懋增用4050银元买到了这批被装入8000只麻袋内*档案 。
当这批内阁档案经由*善果寺“零售窗口”流散民间时 , 罗振玉偶尔在市摊上发现了 。于是,他主动找到同懋增将之全部买下 。
不久 , 罗振玉便将一部分大内档案,以高价卖给了清朝另一遗老李盛铎 。李盛铎挑了一部分留在手边待价而沽,将其余6万斤运往天津、大连兜售 。尤有甚者,罗振玉还将40余箱大内档案 , *给了**人松崎 。
1928年以后,李盛铎又将部分大内档案高价卖给了当时**历史语言研究所 。
新*建立后,成立了*第一历史档案馆 。档案馆派出专人,将劫后仅存*大内档案悉数收集整理 。这批珍贵*历史档案,才真正有了稳定*归属 。
推荐阅读
- 有关故宫的故事
- 清朝宫女是满人还是汉人
- 清朝为什么都是满族人
- 清朝闭关锁国的时间 清朝闭关锁国的时间是哪一年
- 支哪人为什么是侮辱
- 元朝统治多少年 清朝统治多少年
- 清朝官员的年终奖是什么
- 清朝乾隆皇帝 清朝乾隆的
- 清朝时的热河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 系统启动盘U盘内存有什么用 系统启动u盘需要多大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