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之读后感1500字


《止于至善》之读后感1500字

文章插图
【《止于至善》之读后感1500字】过去就读过《大学》,并且自以为对其有很深*了解,但最近读了《止于至善》后,便知道自己以前*肤浅了 。
《止于至善》是对《大学》里*一句话*进行全面*阐述和剖析,其深刻而独到*见解,让人受益匪浅 。
在《止于至善》中讲*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确*提到德对于一个人*至关重要 。还有何为“止于至善”?而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然而,我们首先要“知其所止”然后才能谈论“止于至善” 。书中所描述*“止”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止于仁、敬、孝、慈、信 。不可否认,这对于现在来讲仍然有非常重要*意义,但我理解*“知其所止”更强调了自己应该找准自己*人生位置,然后才能为之奋斗 。
我个人认为,“苟*新 , **新,又*新 。”是一种非常好*提升自我*办法:通过不停歇地随时反思自我、改过自新从而“得道” 。如孔子*“吾*三省吾身”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是什么?按儒家讲是发扬人**中好*德行,涉及到一般*人 , 可以理解为发扬自己*长处 , 也就是说,不是什么都明 , 而是有所侧重,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特点和长处,了解了自己,知道了自己*长处 , 并去发扬它,那就是明明德 。“亲民”按儒家传统解释应该是推广儒家*理想和道德理念,对一般人来讲,就是发挥所长,勇于实践,有所作为 。有所作为*目*是什么呢,就是*书所讲*“止于致善” 。对“致善”*理解,广义上讲是达到儒家提倡*最高理想境界,涉及到一般*人 ,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界定自己*理想目标 。重要*是过程和方法 。
在内修方面,先是格物致知,然后是诚其意,正其心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格物在人所得知识*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 。格物和致知*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过程中实现* 。”人*知识在认真研究外界事物中获?。?*积月累就能达到“知之至”*境界 。从知识储备方面,内修要求“格物致知”,那么从精神修养方面呢 , 就要求“诚其意,正其心”了 。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 , 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心态 。我觉得无需哆嗦这两者,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是在不断*自我改善中达到* 。
在外修方面,“止于至善”着眼于处理人际关系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 , 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改变我*国家 。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 。接著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对象锁定在最亲密*家人身上 。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 。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方式影响家人 。若我能先当家人*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 , 谁知道呢?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身,自问我没有这么大*抱负要平天下,或改变世界 , 但我一定要做好自己,从点滴中完善自己 。
每个上过大学*人对于大学都有不同*定义和理解 , 但不可置否*一点是: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一段时光,每个人对大学生活都有自己*感悟,在我看来 , 我第一件就是充实*大脑和良好*思辨能力 。无论你是否对自己所学专业报以兴趣,还是不想在*专业继续研究下去,毕竟*科教育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做学问*,但是书却不能不读 , 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多读书、读好书 。书可以填充读者精神上*满足,丰富认识视野 。读书是获取大脑所需营养*最好方式,而且大量*阅读可以塑造人*思辨能力和学*学里要有几个真心、知心*朋友 。人无友则无趣 。在大学里是很容易受到寂寞和无聊*侵袭* 。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份寂寞,也会多一份快乐 。
希望我们每个人能认真地读好书,愿我们将来没时间读书*时候,留下*是一段经久而美丽*回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