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神”和“神圣”只一字之差,意义上*巨大差异凸显无疑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神”还是“神圣”都有一大拨信仰者,相同*是这两类人都有一个自我*崇高精神追求,而不同*是一个人可以不信“神” , 但却不可以信仰“神圣” 。
是否信仰神取决于个人**文化传统或者特殊经历,这是一种*信仰,不需要勉强 。拥有*信仰*人,一定有一个高尚*精神标杆;但一个人不信奉*,仍可能是善良* 。然而“神圣”就有所不同了,信仰神圣价值和观念*人有所敬畏,在他们心中总有一些原则**东西是不可亵渎和侵犯* , 人格就是一种体现 。一个人一旦人格沦丧 , 丢失了做人*基*信仰 , 任何物质或欲求*满足都无可挽救,并且表面越是丰富越是反映其*质*颓败 。
一个高贵*灵魂不仅仅需要神圣*信仰,还必须在人生*旅途上孜孜不倦地前行,并且灵魂只能独行,这就是作者周国平*书想要表达*思想 。没人敢说百分百地清楚另一个人,最熟悉*人莫过于两个心心相印*爱人 , 但是他们不可能达到彼此透明*境界 。史怀泽在《我*青少年时代》中提到,彼此透明是不可能*,即使可能,任何*都无权对他人提出这样*要求;他认为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该脱掉它,他*应当尊重 。所以,相爱*至多也只是可以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他们最动人之处在于两个独行灵魂之间深切*呼唤和应答 , 相互*感应和鼓励 。
每个人都是一个秘密,所谓知己,难过或者开心他们扮演了比普通人多得多*情感分享者*角* , 在精神*最深处,或伤痕或甜蜜都只有自己可以主宰 。事实上,灵魂只有在独行*时候才能沉淀下来,真实地思考,人*灵魂往往在极尽孤独之后得到升华 。
西方现代哲学*开创者尼采 , 他*成就可以说与他几乎一生*孤独息息相关 。尼采一生*经历十分坎坷,历尽人生*各种辛酸和艰辛 , 他曾不止一次地感到生命*无力和孤独 。幼年时**死亡让他深刻感受到死亡*无常,变得孤僻,他曾这样形容自己:“那一切*属于其他孩子童年*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思考 。”小小年纪便开始灵魂孤独*行走,让他悟到了生命哲学、存在意义、悲观主义等对后世哲学影响巨大*哲学思想 。尼采**是虔诚*清*,她对尼采*影响也不可忽视 。尼采终生保持着清****,如同白玉石雕一般纯洁,这又恰恰印证了灵魂中信仰*重要* 。
人穷尽一生都是在与孤独斗争 , 同时在孤独中领悟世事 。一个人不论多么热爱一份事业,都要为自己*灵魂保留一片开阔*灵魂空间 , 唯有这个空间才能细细品尝你生命*果实 。在这个物欲横流*社会,许多人已经迷失,他们被欲求*满足蒙蔽了双眼 , 以拉帮结派或者灯红酒绿来排挤灵魂*孤独 。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物质越是富足,精神越是空虚,这样*人已是见惯不怪了 。
面对死亡*孤独可谓最是深刻,也许有人可能会和你共赴死亡 , 但是没有人能同你一样体味到走向死亡那段心理历程;因此,许多迷失了灵魂*人往往会在将近死亡*时候幡然醒悟 。
斯托尔曾说,孤独*最后一种价值好像是留给人生*最后一个阶段* 。他写道:“虽然疾病和伤残使老年人在肉体上必须依赖他人,但是感情上*依赖却逐渐减少 。老年人对人际关系经常不大感兴趣,较喜欢独处,而且渐渐地较专注于自己*内心 。”作者显然是赞赏这一变化* , 因为它有助于老年人摆脱对人世*依恋,为死亡做好准备 。
【《灵魂只能独行》之读后感1500字】灵魂只能独行,只能以信仰和孤独为伴 , 而我们则应该学会在品味孤独,并在孤独中提升灵魂*高度 。
推荐阅读
- 路遥《人生》之读后感1500字
- 《读本》之读后感1500字
- 《冰与火之歌》之读后感1500字
- 《林海雪原》之读后感1500字
- 《谈修养》之读后感1500字
- 《自由在高处》之读后感1500字
- 《创业学马云,打工学唐骏》之读后感1500字
- 《思考致富》之读后感1500字
- 夏花写了哪几本书 《夏花》原著小说结局是好是坏
- 《人生》之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