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

文章插图
我是怀着与两位天才对话*欣喜之情,来阅读《苏东坡传》* 。
苏*才华,自不必浅学评价了,至于“脚踏东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林语堂其名也早已贯天下、垂青史 , 更不消多言 。
给古人做*传记,我以前也读过几* , 然而大都工于学术 , 读起来如同面对戴着瓶底厚眼镜*老学究,压抑之余,兴味寡然 。比如有梁启超先生著,叫做《王荆公传》*,叫浅学很是自愧于学而不精 , 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 , 大有与字典同归于尽*冲动 。
和理解最遥远*距离是仰慕,想必林语堂先生是深晓此理* 。所以他才会用一种介绍朋友*语气,以有那么点英雄惜英雄*心情为子瞻作传吧 。托了老外*福,这书里是见不到“之乎者也”一类了 。我们也应此得见一个有血有肉*东坡居士形象 。这一点,怕是前无古人*吧 。
在静寂*夜晚,我聆听着苏子*脚步声,和他一起走遍*大半个* , 与他一道为这片土地上*农民疾呼 。在苏看来 , 贬谪实在只是换个地方,他*责任实在一分未减 。他见不得大宋农民在丰收**子也必须举家逃荒,流离失所,所以只能大声疾呼 。后人谈苏轼,多敬佩他*旷达,却不知这份旷达只用以面对他自己*苦难,对他人*苦难 , 苏大多是流下同情*泪水 。
苏*名声是伴着他*贬谪越传越远,越传越大了 。他在詹洲*文章,竟不需几月就能传到京师 , 成为得势者喉中鲠住*鱼骨 。于是一贬再贬、越贬越远,便成了苏人生*常态 。“你?。亲硬缓鲜币?。”侍妾朝云竟是这样聪慧,一语道破苏*宿命 。
但我想 , 这句玩笑话必是含泪说*吧 。
林语堂先生说:“我理解苏东坡,是因为我喜爱他*缘故 。”我想 , 这喜爱除了对其文*赞赏,更包含了对其人*投契 。比较他们二者*人生,我竟发现极大*相似之处 。
且不说同样阔达*胸襟,不相上下*智慧 , 他们都生逢乱世,遭遇变革 。秉承儒家入世*宗旨,他们都想成为昏昏之世*昭昭之雷 , 惊醒昏聩**者,救活苦难*国与家,于是嬉笑怒骂 , 激昂文字 , 成为当权者心中*芒刺 。他们为此而遭受痛苦,身心俱疲,所以在“痛何如哉”之际 , 于道家出世*思想中寻一刻**藉 。苏一生有几次想辞官归隐,甚至买田筑舍,但却苦于*,终未如愿 。林语堂先生则在《生活*艺术》中说:“让我和*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心满意足 。儒道两家*思想,在两颗济世救国*心中撞出灿烂*火花 。林把*家中*书房名为“有无为轩”,正是有为之时 , 也有不为之事*意思 。
尼采说:“国家和文化时反向发展* 。”虽不甚正确,却正暗合“文人*不幸,是文化*大幸”之意 。林在《吾国吾民》中说:“一个人彻悟*程度 , 恰等于他所受痛苦*深度 。”正好为这种现象作历史*注释 。
可是我不禁有所感 , 现在算是治世了,“合时宜”*文人愈来愈多,“不合时宜”*文人愈来愈少 。放眼文坛,处处是赞美者、讴歌者,疾呼者甚是寥寥 , 甚至如北大*学子,有被拉去“会谈”*风险——狡兔死,走狗烹 , 现在国家强盛了 , 我们还要疾呼者做什么,思想偏激*人都滚一边去!于是便有了*一帮浮浪子“黜*而豋金庸”*所为 。
白居易说:“歌诗合为事而作 。”我想乐天先生若见到当今如郭敬明或玄幻小说一流* , 恐怕会无语吧 。再看当今垃圾文学*盛行,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很多沉迷于此*人,大有“不知腐鼠成滋味”*劲头 。
呜呼,我只愿还能几位像苏东坡 , 像林语堂,像*那样说真话,做实事*文人,那种激昂文字*斗士 , 发出不啻惊雷*呐喊 。须知我们*国家还处于关键*时刻 , 治世之中仍有暗流,安然*梦 , 还是以后再做吧 。
读了《苏东坡传》,目睹一个朝代*兴衰,心中不免有所感,因此扯几句淡话 。浅学无知 , 仓促完篇,若有谬误之处,还望诸公见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