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是怎样的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 , 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 , 约3-7mm如米粒大?。纤黄ふ钗?,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 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 , 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是怎样的】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全病程约5-10天 , 多数可自愈 , 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 , 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 。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 , 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 , 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
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 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
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源合募径嗉? ,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 , 也可造成传播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潜伏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 。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 , 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
1、普通病例治疗
(1)加强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
(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及相应处理 。
(3)病因治疗:选用利巴韦林等 。
2、重症病例治疗
(1)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
① 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
② 控制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脱水 , 剂量每次0.5-1.0g/kg,Q4h-Q8h,根据病情调整给药时间和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
③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每次1g/kg*2次或每次2g/kg*1次;
④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1-2mg/(kg·d),分1-2次静脉滴注 。重症病例可以短期大剂量冲剂疗法:甲泼尼龙15-30mg/(kg·d),3天后减量为小剂量;
⑤ 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通气,加强呼吸管理 。
(2)合并呼吸、循环系统受累的病例:
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② 建立静脉通路,检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样饱和度;
③ 呼吸衰竭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根据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参数;
④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丙种球蛋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