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

冬至节气将要到来之际 , 新建小学的同学们主动搜集有关“冬至”的知识 , 通过上主题队课、学生和家长一起包饺子、制作手抄报的形式 , 加深对冬至节气的了解 。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

文章插图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图1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

文章插图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图2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

文章插图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图3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

文章插图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图4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

文章插图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图5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

文章插图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图6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

文章插图
小学迎冬至手抄报图片-图7 冬至节气的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 , 盛于唐宋 , 相沿至今 。 冬至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 , 访病施药 , 大堂行医 。 后毅然辞官回乡 , 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 , 正是冬季 。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 , 饥寒交迫 , 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 , 支起大锅 , 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 , 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 , 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 , 煮熟后 , 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 , 一大碗肉汤 。 人们吃了"娇耳" , 喝了"祛寒汤" , 浑身暖和 , 两耳发热 , 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 , 包成食物 , 也叫"饺子"或"扁食" 。 这种扁食不同于饺子 。
冬至节气的简介:
冬至 , 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 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 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 ,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 过了冬至 , 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 , 阳气始生 , 日南至 , 日短之至 , 日影长之至 , 故曰“冬至” 。 冬至过后 , 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 , 热在三伏”的说法 。
冬至节气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 , 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 , 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 , 在江南尤为盛行 。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 , 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 ,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 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 , 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 , 知是明朝冬至天 。 ”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 俗话说:“冬至到 , 吃水饺 。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 当然也有例外 , 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 , 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 , 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 , 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 “十月一 , 冬至到 , 家家户户吃水饺 。 ”这种习俗 。
冬至节气的传说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 , 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 , 寒风刺骨 。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 , 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 , 心里非常难过 , 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 ,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 , 捞出来剁碎 , 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 , 再放下锅里煮熟 , 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 服食后 , 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 后来 , 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 , 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 , 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 , 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