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介绍 独龙族的风俗习惯( 三 )


    宗教
独龙族在万物有灵的传统观念支配下 , 比较普遍地相信鬼魂的存在和作用 。 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崇拜集中表现在对各种鬼魂的信奉与祭祀上 。 而“神”似乎还没有完全从其鬼魂观念里分离出来 。 认为人们一生中的所有祸福都是由鬼魂决定的 。 图腾崇拜的遗迹已绝少可见 , 而祖先崇拜的仪礼活动迄今为止尚未发现 , 也没有任何偶体偶像的供置和膜拜 。 盛行祭鬼、巫师(“南木萨”、“乌”等)治病、砍鬼和占卜等一系列巫术活动 。 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藏族的苯教以及怒族和傈僳族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 。 20世纪30、40年代 , 基督教传入独龙江地区后 , 下游的部分独龙族群众开始信教 。
独龙族祭鬼由巫师进行 , 巫师有两种 , 一种称为“纳木萨” , 主持祭祀、打卦 , 另一种称为“夺木萨” , 专门从事驱鬼 , “纳木萨”的地位较高 。
独龙族认为人和动物都有两个灵魂:“卜拉”(生魂)和“阿细”(亡魂) 。 人和动物的死亡总是卜拉先死 。 认为人和动物的卜拉是由天上的“格蒙”事先安排的 , 一旦卜拉被格蒙收回或被恶鬼害死 , 生命即告终结 。 卜拉既不复生也不转世 , 而永远消失 。 亡魂阿细 , 常加害于人畜 , 因此,人们常用酒肉饭食献祭,或用烧麻布发出的臭气熏赶阿细去“阿细默里” 。 独龙族宗教认为阿细默里居住在地的另一面 , 那里一切都和人间相似 , 不仅有山水村寨、房舍牲畜 , 而生前共处的阿细死后也生活在一起 , 生前活多少岁 , 阿细也存在多少年 。
独龙族认为 , 从天的最高处至人间共有十层 。 第一层称“南木年各若” , “木佩朋”所居 , 总管天上一切;第二层称“木代” , 居有“格蒙” , 受辖于“木佩朋”,创造人间万物,决定人畜生死 , 庇佑、赐福于人间;第三层称“木达”,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是众鬼的住处 , 居有鬼王“南木曾木柔”;第四层称“南木郎木松”,是众鬼的休息处;第五层称“南木嘎尔哇” , 是铁匠嘎尔哇的亡魂居住之地;第六层称“大不拉” , 是地上的活人和生禽的灵魂能够串游到达的地方;第七层称“南木夺默里” , 是世上善良人和婴儿的“阿细”居住之处;第八层称“兹力木当木” , 是恶鬼关押活人的“卜拉”的所在;第九层称“赫尔木” , 为各家屋顶上的空间;第十层称“当木卡” , 即各家的火塘 。 火塘是最受崇拜的家庭圣物 , 每逢饮酒吃肉均要向火塘洒酒供肉祭祀 。 火塘上的铁三脚架或支锅的三块石头 , 都被视为神圣而不可亵渎 。
巫师有“南木萨”和“乌”两种 。 过去由家族长或村寨头人兼任 。 相传“南木萨”是由“格蒙”选任的,他具有特殊的眼睛,能和会治病消灾的“南木”交往 。 南木萨治病时先点燃松树枝熏屋 , 以示洁净 , 然后设供 。 他身披麻布毯 , 摇铃击鼓,迎接南木降临,并称由南木带来天药“生登梯” , 而将其滴入病人口中 。 如果药物被排泄 , 就认为病人灵魂已被格蒙收去 , 无法痊愈 。 不然,则要用鸡或猪的灵魂去交换病人的灵魂,而南木萨的职责就是举行换魂仪式 。 “乌”是另一种比较古老的巫师 , 他的职能是作预言和祭鬼 。 乌借助于巫术 , 在酒醉后又说又唱又跳 , 自称崖鬼(独龙族宗教中的一种恶鬼)附体 , 常预言某地将出现何种不幸 , 等等 。 每年春节前后 , 独龙族要举行一次剽牛祭鬼仪式 , 保村寨平安 。 由乌亲手持刀宰杀 , 别人不得代替 。
    语言文字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 语支归属目前尚无定论 , 但据语言学家孙宏开先生调查研究认为 , 与景颇语、僜语、珞巴语等语言相近 , 有可能划为同一语支 。 独龙语内部可分为两大方言 , 即独龙江的独龙语方言和贡山丙中洛的怒江独龙语方言  。 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
历史上 , 独龙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 仅以刻木记事、结绳算数及画图、刺绣图案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 , 可认为是文字萌芽的初始阶段 。 20世纪50年代初在缅甸自称“日旺”的独龙人白吉斗蒂其枯和美国传教士莫尔斯创制了一种以“日旺”话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 称为“日旺文” 。 “日旺文”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长短音 , 主要用于独龙族地区传播基督教活动之中 , 曾翻译有《圣经》以及教规、教义 。
1983年 , 根据广大独龙族干部群众的意愿 , 云南省民委民委派遣龙乘云同志协助在贡山工作的独龙族语言专家木里门约翰创制了独龙族拼音文字方案 。 这套独龙族语拼音文字方案 , 是在原“日旺文”的基础上 , 根据独龙语使用特点 , 通过细致的口语、方言、土语、词汇等对比调查后 , 以独龙江乡孔当村委会为标准语音点创制的(后在实际运用中 , 也吸收了独龙江乡南部和北部的词汇) , 于1983年12月在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指导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讨论通过 , 1984年起在贡山县独龙族干部群众中试推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