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常见误区

手足口病愈发成为一个让家长“闻风丧胆”的传染病 。 其实, 虽然手足口病看似来势汹汹, 但是只要没有并发症都不需要特别治疗, 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 说了这些, 可能已经和很多家长想象中的手足口病不太一致了, 手足口病在我们的观念里有很多误区,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 。

手足口病的常见误区

文章插图

第一、普通手足口病只需要隔离休养, 在家就可以自愈
几年前随着媒体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报道, 这种病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还引发了家长们的集体恐慌 。 有些家长一听到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 就吓得脸色苍白、两腿发软, 其实家长的这种恐慌, 主要是因为对这种病症的不了解 。 绝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例, 可以自愈, 也就是会自己好 。 只有0.3%的重症病例, 也就是说1000个孩子里面只有3个可能出现并发症, 有并发症就需要住院治疗了, 因为有些并发症的确挺严重 。
第二、手足口病和水痘是有区别的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因为发病时患者的手、足、口会出现疱疹, 所以就叫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的疱疹跟水痘的疱疹稍有区别, 典型的水痘疱疹是绿豆大小的透亮水疱, 而手足口病的疱疹是绿豆大小但不太透亮的水疱;水痘疱疹可能遍布全身, 身上会比较多, 脸上和四肢比较少, 而手足口病患儿的疱疹多发在手心、脚心、肛周, 或者四肢关节处的皮肤 。 另外, 水痘一生最多只会得一次, 因为身体会形成抗体, 而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可能不同, 所以就不能形成保护, 手足口病可能得了还会再得 。 成年人也有可能得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的常见误区

文章插图

【手足口病的常见误区】第三、发病高峰期注意预防手足口病
日常生活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预防:一是避开传染源 。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是每年的5~7月份,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注意避免孩子接触手足口病患者 。 二是保持卫生 。 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勤洗手的好习惯, 因为很多手足口病是由手把病毒传到嘴里的, 还要经常给孩子更换内衣裤和床上用品, 清洗后尽量在太阳下暴晒, 孩子经常使用的餐具或玩具也要定期消毒 。
第四、孩子出现以下症状考虑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起病的前兆是孩子流口水、喉咙痛、食欲下降 。 如果不会说话的小婴儿突然有发热、流口水、哭闹、摇头拒绝吃东西, 手脚出现红点或疱疹等现象, 那么家长就要警惕手足口病了 。 能说话的孩子除了上述症状外, 最突出的症状就是会说自己嘴巴痛、喉咙痛 。 这时候妈妈可以让孩子张大嘴, 用电筒照着看看口腔里面是否有红色的疱疹, 检查一下手、脚以及肛门周围是否有红色的疱疹或者粟米大小的红色斑丘疹 。 如果宝宝有嘴痛、拒食的情况, 又在口腔、手、脚、肛周发现红疹, 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了 。
第五、手足口病该怎么护理呢
普通的手足口病不需要特别处理, 一般都会自愈, 但是因为具有传染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2周 。 在此期间, 千万不要给孩子擅自用药, 毕竟这些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 。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在家里照料孩子, 密切观察, 静待自愈 。 这段时间, 关于吃什么, 细软食物或者半流质、流质食物, 比如粥啊、汤汤水水啊, 因为孩子嘴里有疱, 不适合给太硬太粗糙的食物, 那会让他感到不舒服 。 食物也不能太热, 太热吃到嘴里也不舒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