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的意思 巉岩的意思( 二 )


帕恰卡马克遗址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东南40公里处的一处重要寺庙遗址 。这个遗址自公元前200年左右就被视为圣地,以印加之前沿海地区传说中的神帕查·卡马克(Pacha Kamaq)命名 。该遗址占地约600公顷 。从其出土文物来看,秘鲁北部的西坎、奇穆,南部的纳斯卡、迪亚瓦纳科、瓦里等不同文化时期的人都曾在此进香 。它成为秘鲁中部最大的圣地,繁荣了大约1300年 。印加帝国时期,印加人在旁边修建了一座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太阳神庙,同时供奉帕恰卡马克和太阳神,这在印加人征服的其他地区并不多见 。

展厅里还陈列着印加服饰,与今天在库斯科和盛古的市场上看到的非常相似 。
这种彩色的圆锥形“盔帽”被利马博物馆收藏,可能曾被秘鲁南部高地的科拉人使用过 。头盔在安第斯地区扮演着许多角色:它们可以显示一个人的地位、种族、性别和主要的社会角色 。头盔内部由耐用的竹子制成,用于防御,外部由彩色棉线和羊毛缠绕而成 。棋盘、阶梯菱形等编织几何图案可能与印加武士有关 。为了容易识别种族,也为了安全和管理的目的,印加帝国要求被征服的人民继续穿着他们的传统服装 。

这件无袖外套由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和历史博物馆收藏 。是以羊驼毛或羊驼毛为经线,棉线为纬线编织而成的印加风格大衣 。这种高超的技术被称为cumbicamayos,实际上是由一位皇家织女创造的 。长袍上的八角星形图案可能来自安第斯山脉南部的楚基潘帕,设计与标准的印加长袍略有不同,展现了印加王室监管下的当地艺术特色 。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台词和台词也没有过时 。
印加帝国被称为“美洲的罗马帝国”,因为它还拥有完整的国家体系:印加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垄断国家的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权力,以库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员控制全国 。像早期的罗马人一样,成年男子必须服五年兵役,以公民军为氏族单位 。奴隶主包括印加国王、皇家贵族、高级官员和牧师 。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奢侈的生活,有常备军,建立严格的司法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古罗马帝国擅长修建高大的石头建筑和铺路,这也是为什么有“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的原因 。虽然安第斯文明没有创造轮子,但印加帝国时期的道路网却举世闻名:从首都库斯科开始,印加人修建了两条贯穿南北的“皇家大道”,从厄瓜多尔到智利,再到南方的阿根廷 。还有相互连接、通往安第斯山脉东侧热带丛林的支路,形成四通八达、总长数万公里的公路网 。所谓“条条大路通库斯科” 。
西班牙-印加历史学家印加·加尔西拉索·德·德拉维(Inca Garcilaso de Dehlavi)曾写过一篇关于印加帝国历史的《印加王室评论》,其中提到从库斯科到其他地方有两条2000英里长的大道或主干道,一条穿过沿海平原地区,另一条穿过 。所以在修建这两条大道的时候,就要把山谷和低地填平,把巨大的岩石(音“chányán”,意为“陡峭的山岩”)凿平,把高山和险峻的山峰削平 。
今天的人可能无法想象,在没有现代机械工具的年代,修建这些道路的难度 。在山顶要挖台阶和隧道登上山顶,要架设浮桥和吊桥跨越百米急流 。在开阔地带,以平坦的石板为地基,沿路每隔3公里还建有驿站和营地,供邮差和路人休息,为军队提供补给,便于控制偏远地区,几天之内就能传递信息 。沿海公路正面临着穿越众多河谷和在干旱沙地上筑路的挑战 。在山谷里,他们在道路两旁筑起高高的土坯墙,在沙漠里,他们用巨大的木桩做标记,防止人们迷路 。
虽然印加帝国在建筑和天文学方面高度发达,但它从来没有自己的文字 。从国家到家庭;从皇帝登基到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记录,印加人用的是一种“结绳笔记”——姬扁(音普) 。这种记东西的方式出现在印加帝国之前,在印加时期被广泛使用 。姬扁由棉线、骆驼毛或羊驼毛制成 。一根主绳上串着几百到几千根辅绳,每根辅绳都打着耀眼的结 。辅助绳上挂第二层或第三层以上的绳,编织形式类似于中国古人防雨用的蓑衣 。看起来像是“暗号” 。
这件保存完好的吉蒂出土于秘鲁东北部的莱梅班巴地区,由莱梅班巴博物馆收藏 。你可以看到一系列不同颜色的棉线挂在主绳上 。每根竖线都打了几个结 。绳结的位置和类型代表基于十进制的数字,历史、统计和宗教信息被编码到这些数字中,从而达到记录的目的 。

目前,大约有700座古庙被发现,其中大部分是在公元1世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