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怎么读(揭穿怎么读)( 三 )


3.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 , 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 。——门捷列夫
生字讲解









课文解读


























教材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茫茫宇宙中 , 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在地球之外 , 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这些问题既富有文学的浪漫想象 , 又包含科学的理性追求 。而《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 , 就是一位同学为了解决这个疑惑 , 所找到的一篇阅读材料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 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
这篇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 ,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 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3-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 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 , 并根据这些条件 , 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8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 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 , 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为第四部分 , 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 , 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层次 。宇宙这么大 , 怎样掲开宇宙生命之谜呢?课文把探索的重点放在了太阳系 , 对太阳系以外的太空只作了简略介绍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中 , 文章首先排除了水星、金星等六大行星上有生命存在 , 重点研究的是与地球十分相似的火星 。这样的表达 , 有条不紊 , 层层深入 , 为读者准确把握主要信息提供了便利 。
这篇课文作为一篇科普文章 , 语言非常严谨、准确 , 逻辑性很强 。比如 , “可以猜测 ,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 , 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前一句是从理论上作出的猜测 , “绝不是” , 显得非常肯定 , 因为有充足的理由:后一句是目前的现实状况 , “至今尚未找到” , 是因为人类认知能力有限、探索范围有限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 , 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 “至少”说明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这证明 , 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 , 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这句话很谨慎地下结论 , 说明地点只是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 , 而且只是火星的“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 并没有说火星深处是否有生命存在 。课文中这样表达严谨的句子还有多处 。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 , 这篇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 , 也有一些生动的描写 , 能让读者保持阅读的兴趣 。课文从古代神话谈起 , 既引出说明的话题 , 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中 , 作者还提到了意大利天文学家的观察 , 人们据此猜测火星上有运河、有四季交替、有草木枯荣 , 这里一方面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 好像马上就要揭晓火星有生命存在 , 另一方面也真实再现了人们对火星认识和了解的过程 。
本课的学习提示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 , 我们往往是先有阅读目的 , 再根据阅读目的去寻找阅读材料 。“寻找阅读材料” , 是“有目的地阅读”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
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 。这六处旁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而是呈现了一位同学带着目的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 。安排这六处批注 , 意图有两个 。一是为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目的地阅读”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的:首先浏览文章 , 过滤跟自己阅读目的没有关系的内容 , 然后针对有关系的部分展开仔细阅读 , 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阅读方法比如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方法 , 得出重要信息 , 最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 并借助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 去除不准确的信息 , 留下准确的信息得出结论 。二是向学生展示“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方法 , 帮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梳理 。最后一条批注特别需要我们注意 , 因为本文提供的资料只提到1976年 , 那么 , 最近40多年里 , 科学家们对火星的研究又有哪些新的进展 , 需要学生从课外去搜集、整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