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一想到上帝就笑(尼采说人类一想到上帝就笑)
【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米兰·昆德拉说:人类思考的时候 , 上帝在笑 。但如果人类放弃思考 , 上帝可能会哭 。上帝发笑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一个是人类得出的结论与事情的真相远远不成比例 。第二 , 人类的思维似乎很有趣 。但这两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思考自身 。当人类思考时 , 他们试图接近上帝 。只要你想 , 上帝就会笑 。
如果你只是为了谋生 , 那么你的“思考”就是努力;但如果你思考的对象是神圣的 , 那么你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思考 。正是通过努力接近上帝 , 你才能跳出普遍和平均的存在状态 , 达到存在的状态 , 接近上帝 。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其实 , 要理解自我的存在 , 不仅要“思考” , 更要“我在思考” 。只有意识到自己在思考 , 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对于笛卡尔来说 , 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 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存在 。本质上 , 很多人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活着 , 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活着 。
我们都被不言而喻的错觉蒙蔽了双眼 , 以为世界就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事实上 , 现实世界和我们眼中的世界大相径庭 。我们认为 ,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 , 本质上 , 在我们意识到自己活着之前 , 我们只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有机体 , 而不是活着;我们认为有 , 本质上 , 当我们不质疑自己的存在时 , 我们只是存在 , 而不是存在 。
只有站在某个立场上才能确定一段关系 , 但每个立场都是对其他立场的排斥 , 这是简单的片面性 。所以 , 一切已经确定的事情 , 都会毫无例外地表现出根本性的片面性 。
从主观立场来看 , 世界在我之中;从客观的立场来看 , 我在世界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 我是一个世界 。那么我和这个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只能说你我之间是有关系的 , 是一种关系的暧昧 。
从细节上看 , 一切都是线性发展的 , 不断地生老病死 。但总的来说 , 一切都在回归自身 , 不断到达最初的原点 。前者是事情的过程 , 后者是事情的完成 。过程否定了事物的可能意义 , 而完成则是肯定 , 从昙花一现的短暂出现到宇宙无限的周期性终结 。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 但每个人都是作为“现象”被观察的 。当你从某个群体状态中醒来 , 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疏远了 , 你就成了一个观察者 。就像在某次聚会中 , 当你离开宴会 , 去洗手间 , 然后回来的时候 , 你有意识地从一个外在的角度和旁观者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嘈杂的场景 。
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 包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可能只是人类的自我认知 , 有认知真理而没有客观真理 。就像一个恋爱中的人 , 眼睛只看到自己爱的对象 , 却对周围的事情视而不见 。我们人类的认知系统可能也是如此 , 它会无意识地选择性地识别我们愿意识别的部分 。
爱因斯坦想为宇宙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 , 并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宇宙的所有规律 。但是他直到死也没有完成这个工作 , 也不可能完成 。因为他做的是这样一件事:用人类小小的智力去猜测上帝的答案 。上帝的谜题是永远猜不到的 , 它只能让你无限接近 , 但你永远也够不到 。
如果科学以求知为目的 , 那它就是一种信仰 。如果是针对人类的 , 那就是实用工具 。也许科学兼具这两种功能 , 即走向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 。
也许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是建立在错觉和假象的基础上的 , 但这些错觉和假象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有效存在 。相反 , 我们的存在是建立在这些幻觉和虚假的表象之上的 。事物的真相和本来面目与存在没有决定性的关系 , 就像我们生活在四季之中 , 看到万物凋零发芽 , 却不需要知道它们的运行机制 。
人作为“人” , 必然以人的视角来观察和判断世界 , 并将这种观察和判断上升到全局的高度 , 把人的声音视为整个生命世界的声音 。当然 , 如果蚂蚁有思想 , 它也会把蚂蚁的声音当成整个生命世界的声音 。一个范畴就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每个品类都会得到不同的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