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华西村 吴仁宝观后感

吴仁宝的感知(华西村的成就)
1968年,人民日报走进华西 。曾经贫穷落后的“华西大队”,成为“以村取村”的典型之一 。巨大的荣誉并没有使华西旅的队长吴仁宝冲昏头脑 。老百姓虽然能填饱肚子,但兜里没钱 。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已经成为吴仁宝的下一个目标 。

吴仁宝,江苏江阴人,1928年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当时是旧社会 。吴仁宝童年遭受了很多苦难 。
很快,时间来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岁的吴仁宝得到了2亩4分 。有了这片土地,吴仁宝的生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外,1954年,26岁的吴仁宝成为现代乡钱粮委员会的成员,甚至是工作人员 。
1957年,国家经济困难,很多工作人员被“下放”,但这是吴仁宝历练的好机会 。这一年,他成为了桦树乡第23届高社的支部书记 。1958年,二十三社与台青、马桥、立新合并为跃进社,吴仁宝仍担任支部书记 。
1961年10月,华数人民公社第十七大队分为四个大队,31岁的吴仁宝担任华西大队支部书记 。这时,吴仁宝一定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个位置上干了42年 。

当时华西大队是江阴县出了名的穷地方 。12个村庄分散在全国各地,1300多块分散的田地也分散在各处 。此外,亩产量只有350公斤,这使它成为吴仁宝改变贫困面貌的第一件事 。
于是,吴仁宝带着大家修渠、建电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 。1967年,吴仁宝从大寨留学回来后,每个人都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大队分散的田地改造成了400多块高产稳产可灌溉的田地 。华西大队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学习的榜样 。
让每个人都吃饱并不是吴仁宝的最终目标 。他要的是让村民富起来,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但是华西大队这么大的地方,人多地少 。农业能出一朵花吗?这就是我们专注于工业的原因 。
1969年,吴仁宝带着20多名村民建起了“五金厂” 。当时,灾难还没有结束,吴仁宝无疑在这次行动中冒了很大的风险 。幸运的是,村民们非常信任吴仁宝,五金厂非常赚钱,所以大家都很有钱,支持他 。到1978年,五金厂的产值已经达到290多万,华西村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富裕村 。
【成就华西村 吴仁宝观后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