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含义 西游记不为人知( 二 )



这样,石猴就乘坐竹筏,借着东南风往西北方向航行,先来到了南瞻部洲 。他在南瞻部洲虽然学会了人礼和人话,但没有学到“大道” 。南瞻部洲的人都是一些无心之人,内心完全被外界的名利蒙蔽了,再也没有看到生命的宝贵,因此作者讽刺说:“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命者 。”正所谓“争名争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继子萌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这些话,讥讽的也正是我们这个市场经济下,以利润为导向的社会 。所以,石猴在南瞻部洲浪荡了八九余年都没有找到有道之人 。最后他又继续西游,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
为什么隐士不算自由?在小说中,西牛贺洲同时也是唐僧取得真经、如来佛居住的地方 。猴王来到西牛贺洲后,便登上了一座山 。在山中遇见一个唱歌的樵夫,歌词唱的是庄子般的隐逸哲学,说什么“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 。”后来,猴王打听到,原来这歌是神仙教给樵夫的,叫做《满庭芳》 。樵夫自云与神仙为邻,他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困厄,所以神仙就教他释厄之法 。樵夫说:“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 。一则散心,二则解困 。”虽然如此,樵夫仍然没有完全释厄,没有学得大道,因为他家中还有一老母,田园荒芜,衣食不足,还有牵挂,没办法做到真正的“心无挂碍”,所以他不能修行 。
行文至此,我们应当能够看清第一回作者所要讲的哲理了——此回旨在说明如何修持“心性”的道理,所谓的修道实际上就是修心,世间一切烦恼皆由心生 。
心本来是像花果山上的石头一样,静止不动的,当它遇到了风的扰乱,就会骚动起来,在骚动一阵子后,偶尔找到了归宿(水帘洞)才重新趋于平缓 。但这种平缓也是暂时的,日久天长又重新感觉到意志不自由,感觉到被管制的困厄,因此开始寻求解除困厄的法子 。
大部分人在释厄这方面是无可救药的,他们只迷误于名利之中,任凭内心被外界所驱使,浮生到头才发现一切不过是过往云烟,坠入生存的荒谬感里,这类人就是猴王在南瞻部洲看到的人;此外,还有一些人接近于修心释厄,这些人主要是一些淡薄名利的隐士、樵夫,他们看淡功名,重视生命 。可是,这些人也只是接近于释厄,还无法真正释厄,因为他们在俗世中留有各种牵挂,无法修心求仙 。《西游》的作者认为他们就是通向神仙的桥梁,就像尼采认为人是过渡到超人的桥梁一样,因而《西游》的作者让樵夫来充当石猴上山求道的指路人 。
【《西游记》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含义 西游记不为人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