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基础知识与常用术语 传感器和变送器的区别

传感器和变送器的区别(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术语)
1.传感器:能够感知规定的测量值,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装置或设备 。它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
(1)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可以直接测量(或响应)的部分 。
(2)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被更灵敏的元件感知(或响应)并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和(或)测量的部分 。
(3)当输出是规定的标准信号时,称为变送器 。
目前传感器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但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气体成分等传感器;
(2)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
(3)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可分为:输出为开关量(“1”和“0”或“开”和“关”)的开关型传感器;输出是模拟传感器;输出脉冲或代码的数字传感器 。
2.根据被测物理量:如力、压力、位移、温度、角度传感器等 。
3.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应变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压阻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
4、根据传感器能量转换的方式分:
(1)能量转换型:如压电式、热电偶、光电换能器等 。
(2)能量控制型:如电阻型、电感型、霍尔型传感器,以及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湿敏电阻;
5.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机理:
(1)结构型:如电感式、电容式传感器;
(2)物理性质:如压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各种半导体传感器;
6、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形式分:
(1)模拟型:传感器的输出是模拟电压 。
(2)数字:传感器输出是数字的,如编码器传感器;
7.测量范围:允许误差范围内的测量值范围 。
8.测量范围:测量范围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代数差 。
9.准确性: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一致性 。
10.重复性:在以下所有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测量量所获得的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相同的测量方法:
同一个观察者:
相同的测量仪器:
相同位置:
相同的使用条件:
短时间内的重复 。
11.分辨率:传感器在指定测量范围内可以检测到的最小测量变化 。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非零值缓慢变化 。当输入变化值不超过一定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无法分辨输入值的变化 。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率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 。
12.阈值:能使传感器输出产生可测变化的实测最小变化量 。
13.零位:使输出绝对值最小的状态,如平衡状态 。
14.激励:施加外部能量(电压或电流)使传感器正常工作 。
15.最大激励:在城市条件下可以施加到传感器上的激励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 。
16.输入阻抗:当输出端短路时,在传感器输入端测得的阻抗 。
17.输出:传感器产生的电量,作为施加电压的函数进行测量 。
18.输出阻抗:当输入短路时,在传感器输出端测得的阻抗 。
19.零点输出:在城市中测量施加的电压为零时传感器的输出 。
20.滞后:当测量值在规定范围内增加和减少时,输出的最大差异 。
21.滞后:输出信号变化相对于输入信号变化的时间延迟 。
22.漂移: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最终被测量为不相关且不必要的变化 。
23.零点漂移: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和室内条件下零点输出的变化 。
24.灵敏度:传感器输出增量与相应输入增量之比 。
25.灵敏度漂移:由于灵敏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校准曲线斜率的变化 。
26.热灵敏度漂移:灵敏度变化引起的灵敏度漂移 。
27.热零点漂移: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 。
28.线性:校准曲线与规定限值一致的程度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曲线而不是直线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使仪表具有统一的刻度读数,往往用一条拟合直线来近似表示实际的特性曲线,而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种近似的一个性能指标 。
29.非线性:校准曲线偏离指定直线的程度 。
30.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能力 。
31.固有频率:无阻力时传感器的自由(无外力)振荡频率 。
32.响应:输出时测量变化的特征 。
33.补偿温度范围:通过将传感器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和零点平衡在规定限制内进行补偿的温度范围 。
34.蠕变:当被测机器在环境条件下保持不变时,在规定时间内输出的变化 。
35.绝缘电阻:除非另有规定,它是指在室温下施加规定的DC电压时,在传感器的规定绝缘部分之间测得的电阻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