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来学《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法教案


传染病防治法教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 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 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 疫情控制
第五章 医疗救治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 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 制定本法 。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 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
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 ,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 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 , 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 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 。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 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 , 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
第八条 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 , 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 , 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 。
第九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 , 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
第十条 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
【让我们一起来学《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法教案】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