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百年,宁静以致远 怀化高椅古村

怀化高邑古村(500年后,安静而遥远)
(高椅村三面环山 。)
(全村590多户2200多人 。)
(嘉庆末年挖的红黑鱼塘,与全村排水系统相连 。)
(窗上的精美雕刻,工艺现已失传 。)
新闻见习采访人员李凤元怀化报道 。
舞水河畔的高邑古村位于粟裕故里湖南省会同县,距县城45公里,距怀化市区98公里 。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如太师椅,故名 。全村590多户,2200多人 。
“我们这里不是偏心,而是特别偏心 。”高椅导游经常这样调侃 。沿着山路九转十八,用了将近两个小时,从会同县城到高邑古村 。由于位置偏僻,游客稀少,更加完整地保留了村庄的原始魅力 。明洪武十三年至清光绪七年,村内共有古建筑104座,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 。
是湖南省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村落 。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民俗博物馆”、中国十大古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
【穿越五百年,宁静以致远 怀化高椅古村】行走的街文化
高邑村位于群山之间 。这里曾经是水陆交通枢纽,是著名的烟土路的必经之地 。伊古村的先民们将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富有哲理的规划布局相结合,使其富有人文气质 。古村落以吴彤庙为中心,每栋建筑都坐北朝南,外形相似,呈梅花状排列 。巷道和围合的院落呈八卦图形式,将村庄分为五个自然村 。连接家庭、村庄、村落的道路纵横交错,像一张网,像一个迷宫 。由于地形复杂,这个村子几百年来从未被土匪强盗骚扰过 。
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无邪堂”和“醉月楼”曾是文人雅士聚会娱乐的地方 。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耕读风气,书院、祠堂、学馆、亭子、土地庙等公共建筑保存至今 。高椅上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本无声的书,凝聚着古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 。村里最古老的民居,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为了弘扬祖德,村民们在门楣上贴上“关西世家”、“清白家声”、“清白堂”、“耕读传家”等匾额,并以此作为庭训,警示后人“清正廉明,清正廉明” 。
村子里有很多有才华的人 。这些村民大多姓杨,是南宋威远侯杨再嗣的后代 。据统计,明清时期,高邑村的文武人才有293人,民国时期会同县的大学生有10人,其中高邑村有4人 。
看到微妙的精神
走在高邑村很像徽派建筑,侗乡风情更添民族特色 。高高的马头墙,精美的雕梁画栋,漂亮的红黑鱼塘,古老的防盗钢等 。都是高邑古村落的独特魅力 。古村落建筑多为木结构二层小楼,四周有20余米高的马头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院落,当地称之为民居 。由于高墙封闭,只开小窗,具有防风、防火、防盗的功能 。近百年来,高邑村没有一次火灾伤及所有邻居的先例 。
除了结构科学之外,房屋的建筑风格也非常漂亮,多以壁画、壁画等装饰 。门窗都是隔断花的图案,图案多样,有龙、凤舞、花鸟、或人物,巧妙巧妙 。还有许多艺术品,如墨宝、石雕、石碑和版画 。院内的木楼有许多雕刻精美的门窗,许多院落和正房前都挂有匾额,并根据墙壁绘制壁画 。屋内明清家具随时可见 。“可惜现在这么精湛的技艺已经消失了 。”高椅导游介绍 。
虽然全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但这些明清古建筑因为有高墙、纵横的下水道、高脚椅,已经不朽了600多年 。地基用小青石,高出地面60厘米,有很深的排水沟,人口密集的地方有下水道和池塘 。黑鱼塘是清朝嘉庆后期挖的 。左塘用来养观赏鱼,故名红鱼塘;右池用来喂食用鱼,故名黑鱼池 。这两个池塘与村里的排水系统相连,是村里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池 。
村里还有明初的防盗监控筒 。据考证,这是中国最早的监测装置 。原主人是当地最富有的人之一 。为了防盗,他家厨房里埋了一个缸 。圆柱体的直径为60厘米,深度为55厘米 。圆柱体与地面平齐 。平时都是用木板盖着,用柜子盖着,不容易被发现 。需要的时候可以把木质盖板拆下来,50米外的脚步声都能听到 。
休息时间
像许多古老的村庄一样,高脚椅的土著居民仍然和平地生活在这里 。这里民风淳朴,很多传统习俗流传至今 。你可以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品尝侗族的农家菜,住在侗寨的木屋里,体验侗族的生活 。
走在村里,不时能看到肩并肩的原住民走过青砖小巷,扁担在沉重的货物重压下嘎吱作响 。在一所房子的屋顶下,老奶奶正在晒她的熏肉 。
远远望去,高邑村四周是青瓦、风火墙、清溪 。那种幽深宁静的感觉已经在我脑海里了 。如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还有很多地方特产,比如田螺、河鱼、高脚椅黑米、红坡贡米、唐火腊肉、沙溪辣酱等等,还有天麻、刺绣、傩戏面具、竹编技艺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