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冠网蝽的炭生与防治

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scott.)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 , 分布极为广泛 , 是杜鹃花卉的主要害虫 。其寄主植物为杜鹃和马醉木 , 严重影响了两属花卉的生长繁殖和观赏价值 。1 。有害症状杜鹃花冠网蝽主要通过吸汁、排泄粪便等方式危害寄主植物的叶片 , 使叶片背面呈现锈黄色 , 叶片正面呈现粉白色斑点 。严重时整片叶子变绿变白 ,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 使植物生长缓慢 , 叶片提早脱落 , 观赏价值降低 。
【杜鹃冠网蝽的炭生与防治】
2形态特征【div】[/div]
成虫体型小而扁平 , 体长约3.4毫米 , 宽约2.0毫米 , 头小而呈褐色 , 复眼大而突出 。天线有4个节点 , 第三个节点最长 。前胸后板发达 , 有网状花纹 , 向前延伸覆盖头部 , 向后延伸覆盖小盾片 , 两侧延伸出薄而圆的侧后板;翅膀的膜是透明的 , 翅膀的叶脉是深棕色的 , 前翅上覆盖着网状的花纹 , 两个前翅的连接处呈现出明显的“X”型花纹;女性的腹部完整 , 呈杵状;雄虫的腹部很小 , 呈椭圆形 。椭圆形白色 , 长约0.52毫米 , 宽约0.18毫米 , 香蕉形 , 顶部为口状 , 末端略呈弧形 。若虫5岁 。成熟若虫体平 , 长约1.96毫米 , 宽约0.95毫米 , 前胸发达 , 翅芽明显 , 体深褐色 , 复眼发达 , 色红 。头、胸、腹均有刺状突起 , 头顶有三个 , 呈等腰三角形排列 。复眼附近有一对 , 胸背两对 , 腹部第2、4、5、7节背各一对 。
3定期发生 。
一年发生7 ~ 10代 , 成虫和若虫在枯枝落叶、杂草或根际表土中越冬 。如果气候温暖 , 越冬现象不明显 , 其危害几乎全年可见 。越冬成虫和若虫每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 , 4月中旬出现第一代若虫 , 6 ~ 9月发生量最大 , 危害最严重 。卵期7-15天 , 若虫期16-23天 , 一代平均历期28-30天 , 世代重叠严重 。新孵化蜕皮的若虫全身都是白色 , 然后若虫的颜色逐渐加深 。若虫高度聚集 , 经常聚集在叶背的主脉和侧脉附近 , 造成吸烟危害 。成虫初羽化时为粉红色和白色 , 2小时后逐渐变为深褐色 。它们不擅长飞行 , 羽化后两天就能交配产卵 。卵多见于寄主叶片背面主脉旁的叶组织中 , 少数见于侧脉和主脉上 , 覆有褐色胶状物 。高温干燥的天气最适合这种昆虫的发生 。预防和控制方法
4.1人工杀伤【div】[/div]
由于其集群性和对人体无毒性 , 盆栽杜鹃花上的少量害虫可以用手杀死 。花园措施
苗圃里的落叶和杂草都是它们冬眠的地方 。深秋清理落叶 , 及时除草 , 可消除大量越冬虫源;选择无虫害的幼苗种植也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 。
4.3化学品管制
当害虫严重时 , 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可喷施10%氯氰菊酯乳油或40%氧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500 ~ 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各种杀虫剂要交替使用 , 防治效果好 。
4.4保护和利用天敌
布谷鸟冠网蝽的天敌有草蛉、蜘蛛、蚂蚁等 。草蛉是其中的优势种 。如果盆栽杜鹃上有4 ~ 5条草蛉 , 不加控制就能降低昆虫种群密度 , 所以害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