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事件对泉州影响 泉州港事件( 二 )


现在想来,还挺憋屈的 。

3.
问题是,泉州经济第一 。为什么没有得到与之相称的地位?
一是区域竞争激烈 。
无论地位还是身份,泉州都落在福州和厦门之后 。福州是省会,所以不言而喻 。厦门是副省+计费+特区 。金砖峰会之后,势头更加强劲 。
福州、厦门的领导都是省委常委,话语权比泉州高 。
在福建的大格局中,北有福州,南有厦门 。夹在中间的泉州,存在感弱,就算经济实力再强,也要在政策的光芒下收起 。
一个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城市竞争激烈,一碗水端平,难免厚此薄彼 。
第二,资源有短板 。
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取决于经济,但又不止于经济 。科教文卫交通资源也很重要 。
在这方面,泉州的短板显而易见,进而束缚了其吸引力和承载能力 。
不说外面的世界,只看里面 。泉州还有地缘利益之争 。泉州一直是“弱中心、强县市”,市区面积小,无法承担所辖七县市的龙头辐射作用,城市向心力明显不足 。

如果内部不能融合,如何吸引其他城市对外开放?
三是产业水平不高 。
泉州的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 。
难以辐射全省的轻工业,也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泉州经济总量第一,但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税收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都不是第一 。



4.
泉州虽然经济规模最大,但在政治地位、科教文卫、交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更像是偏科学生 。
各城市竞争的是综合实力,偏理科的泉州不占优势,所以“憋屈”也不奇怪 。
话说,在胡建,“憋屈”就是全州 。
有这么一个城市,贵如省会,经济赶不上泉州,名气比不上厦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