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详解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峄山,立石颂德,登临泰山,祭天礼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惶惶中华,浩浩河山,在泰山之巅的始皇帝有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 。想必"威动四极"的始皇帝内心的荣光已经到了极点 。他可曾想到,几千年前的先人正是在这座山峰的周围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着,在一代代先人前仆后继的奋斗下,中华文明进程中异常灿烂的一缕光芒从中华大地最东方这座一览众山小的高山之畔冉冉升起 。

我们上文讲到贾湖文化东进,一路催生了淮河下游考古文化的变迁,同时逆着泗水北上,来到了泰沂山脉,并在这里创建了北辛文化 。
读过我们之前文章的朋友或许还记得,后李文化南下在淮河下游南部地区形成了顺山集文化,顺山集文化进一步南下催生了杭州湾地区的跨湖桥文化 。
这些并不在本文所述范围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笔者相关文章 。我们将视线再次回到齐鲁大地 。
新的时代,大汶口文化走上了历史舞台距今8000-5000年期间,整个海岱地区处于气温逐渐升高时期 。距今7300-7000年前后,莱州湾海岸线已经到达现在海岸线的位置,距今6500-5000年这段时间是海岱地区海侵最盛的时期 。
北辛文化在不断海侵的过程中逐渐衰落,此消彼长的趋势之下,周边文化逐渐向海岱地区靠近 。
黄泛区示意
距今7000年以后,仰韶时代已经逐渐进入我们视野,我们前文讲过,豫东、鲁西地区此时是一大片洼地,对中原文化圈和海岱文化圈的交流在地理上形成了一定阻碍 。
随着气候逐渐变得温润,各个文化区的考古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冀南地区的后岗一期文化 。
后岗一期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北辛文化融合了“北福地文化”(磁山文化北福地类型)形成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融合了“镇江营一期文化” 。绝对年代大致在公元前4500-3500年,处于北辛文化晚期和大汶口文化早期,主要分布在冀南豫北地区,强盛时期北部曾扩展到河套地区,西到太行山西侧的汾河流域,东部则到达鲁西地区 。
随着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强势扩张,后岗一期的生存空间受到庙底沟文化的不断挤压,一部分后岗一期的居民向东进入北辛文化的势力范围 。
同时在海侵的压力下,淮河下游的部分龙虬庄文化居民也被迫北上 。
大汶口文化形成示意
在后岗一期文化和龙虬庄文化南北夹击之下,衰弱的北辛文化发生蜕变,一个崭新的文化诞生了 。
这个文化势力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汶口文化,他不仅延续了海岱地区文化的传统,同时在之后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
【详解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