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景区十大排名 温州江心寺( 二 )



这块元宝被切掉了四分之三 , 只剩下四分之一 。没有题字 。两边的切痕光滑有光泽 , 是被锋利的工具割开的 。
这个巨大的银锭的主人是谁?
这些出土的银锭有多深?总重量7224.8克 , 约为清代231两 。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
清代七官的俸禄分为俸禄银和俸禄米 。一年工资45两 , 一年米45斛(约7200斤) 。
此次出土的最大银锭上刻有“浦城曾玉顺”字样 , 重332.7克 , 约10斤重 。在清朝 , 七个官员一年的工资相当于四五个这样的银锭 。

出土银锭 , 横书上印有“蒲城”二字 , 印痕左右两侧印有“曾玉顺”二字 。此锭大 , 面径5.4厘米 , 高2.6厘米 , 重332.7克 。
“浦城曾玉顺”是一个用银数的地名符号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北端 , 毗邻江西、浙江两省 。“曾玉顺”是银标 。这也说明了当时银锭的流通范围之广 。
据专家介绍 , 清代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现在200元人民币 。如今 , 这些埋藏的银锭折合人民币4.6万余元 。考虑到当时较低的价格 , 这些银锭的“购买力”就更强了!
谁可能是银锭的主人?可惜文物自己没有给出答案 。
专家推测 , 该馆原址最早是一座寺庙 , 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 , 原名“纯教院” 。南宋第四年 , 宋高宗赵构驻河中 , 改名兴庆 。千百年来 , 作为寺庙 , 普通人很难涉足 。清朝时期 , 温州经历了几次兵变 。不排除在一次兵变中 , 寺院住持将整个寺院的公物埋在地下 , 解散僧人出逃 。可惜知情人最终死于乱世 , 秘密被埋在地下数百年 。
现在这些银锭保存在温州博物馆 , 为研究中国银币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宋景石雕揭开千年之谜
清代银锭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次对姜欣雨的考古发掘 。然而 , 文物工作者在姜欣雨的“寻宝与保护”工作并不仅限于此 。
2019年3月 , 姜欣雨文化转型升级之际 ,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现并入温州博物馆)启动了松井井壁石刻拓片工作 。这次拓片工作 , 补全了宋井井壁石刻缺失的材料 , 使后人对宋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

工作组拓片《松井》石刻 。
松井位于东塔西麓 , 是一口有争议的古井 。曾教授提出疑问:现在“松井”和“海晏泉”相隔不远 。哪一幅是江心殿创始人清禅师所刻?

清嘉庆年间 , 陈编撰的《古》,曾收录清禅师海岩泉的《开井许愿》 。那么 , 宋静的石刻就成了解开谜团的关键 。如果说碑文是“开井许愿” , 那么宋静就是海晏泉的“真身” 。
这幅拓片作品让人一窥松井石雕的全貌 。宋代竖井壁上的石刻 , 沿竖井壁呈圆形雕刻 , 分上下两圈 , 每圈七块石板 , 共十四块石板 , 整块石板共千余字 。

工作组拓片《松井》石刻 。
上面的圆圈位于井的总水位之上 。受地下矿物地下水渗透的影响 , 石板表面的字迹呈溢出状 。下环常年浸泡在井水中 。由于空气体的隔绝 , 下环板岩大部分保存完好 , 板岩表面有珐琅 , 文字清晰 。


隔着时间的长河 , 这些保存在深井里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 方方正正 。
石碑主要由《加持水》、《十佛救众生神咒》、《般若真经》等经文组成 。只有上面一圈石碑上刻着历年:“宋帝元佑七年(北宋 , 1092年)任申月初三主持宗大历” 。这证明竖井壁上的石刻并非南宋清禅师所写的“开井许愿” 。

尽管受到岁月的侵蚀 , 石板上一圈的许多石雕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 但幸运的是 , 其中的关键信息——年表和纪念碑竖立者——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
【福建景区十大排名 温州江心寺】宋井井壁上的石刻清楚地指出了年代和立碑人 。由此可以推断 , 宋井井壁拓片完成后 , 现在的“海晏泉”更有可能是清代禅师所掘 。
宋景诗提到的宗达禅师也是一位有故事的著名僧人 。他是普济寺(后改名为宋高宗龙祥寺)的住持 。他的语录还收录在中国禅宗史书《五元宵元》中 。“冤有头 , 债有主”这句俗语就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