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探究教学反思记录( 四 )


二、实验可以推出结论,也可以验证结论 。
鲁教版的特色之一,就是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 。酸的化学性质部分,编者意图是通过稀盐酸与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应得出结论,这里除了与Mg的反应外,都是复分解反应;而碱的学习方式也大致相同 。如果在中和反应完成之后,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学生在掌握了这种反应形式的特点以及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上,就可以先通过理论判断,再用实验验证,印象会更加深刻 。
三、要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要求 。
在课标上,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的稀盐酸和稀硫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这几种物质的话,不去以此为代表进行总结酸碱的通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举一不能反三 。在解决系统性较强的推断性习题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了 。
四、这样调整是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需要 。
从某种意义上,初中化学相当于一种启蒙学科,给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普及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以及获得化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实验 。但是酸、碱、盐的学习集中在教材的五、六、七章,占据了教材的三分之一的容量,同时在各类考试中,这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三分之一 。为此,如果不加强系统性知识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的 。
初中化学学科探究教学反思记录5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 。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 。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 。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先说说我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
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 。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