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定理比例关系 交聘( 五 )


万里汉家使 , 双节照清秋 。旧京行遍 , 中夜呼禹济黄流 。寥落桑榆西北 , 无限太行紫翠 , 相伴过芦沟 。岁晚客多病 , 风露冷貂裘 。
对重九 , 须烂醉 , 莫牢愁 。黄花为我 , 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咫尺 , 眼底关河百二 , 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 , 随雁到南州 。
杨万里出使 , 在淮河遇见对方使人 , 赋诗《淮河中流肃使客》:
淮水中流各一波 , 南船小住北船过 。
生憎两岸旌旗脚 , 引得霜风分外多 。

角平分线定理比例关系  交聘

文章插图
【陈亮们:出使诗里难掩悲愤之情】
宋朝外交使节的职责 , 包括随时随地搜集资料 。
陶晋生举了个例子 。乾道九年(1173)十月 , 金使金吾卫上将军兵部尚书耶律子敬来贺生辰 , 起居舍人赵雄(1129—1193)假使翰林学士为馆伴使 。耶律子敬于上寿宴会后辞行 , 赵雄与他并马同行 。通过谈话 , 赵雄得知若干金朝的内幕 , 如燕京宫殿周围二十余里 , 十月正是田猎季节 , 金帝一年出猎三次 , 出猎时间往往需十至二十天 , 或一个月 。金帝每年避暑于西京云中 。金世宗有七个皇子 , 越王(永中)是长子 。金朝两个宰相都姓赫舍里(纥石烈良弼、纥石烈志宁) , 年四十余及五十余 。金尚书令姓李(李石) , 年六十余 。
陶晋生归纳了一下 , 这些宋朝外交官们的奉使诗 , 有四个特色 。
之一 , 诗人把出使的经过用古来中原与夷狄交往的先例和词句来表达 , 主要的先例是汉与匈奴的外交交涉 。如梅尧臣的《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王命来天外 , 阏氏坐帐中 。
仪虽聘邻国 , 礼岂异和戎?
汉使方持节 , 胡人自带弓 。
唯应沙漠凛 , 不减谏臣风 。
第二 , 有些奉使诗作中有对外国实际情况的描写 , 是可贵的史料 。不过眼见与中原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 感触颇多 , 于是 , 使人将沙漠穷荒的凄凉景象和天寒地冻的苦况写在诗篇中 , 而并未出使的人则能想象使者将遭遇的处境 。
第三 , 虽然出使外国是一件苦差 , 可能还会遭到处罚 , 甚至有生命危险 , 但是回国以后 , 想到自己完成了出使使命 , 巩固了邦交 , 心里颇感安慰 。于是使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 而他们的思索也得到了迎接他们的亲友的赞赏 。
第四 , 使者还会在诗作中表达自己对于外交关系的意见 , 有称赞也有批判 。如前面提及的曹彦约的《陪使者护客晚发京口》是奉使诗中政治意味比较浓厚的一首 。“前日生辰使者去 , 贺正又出丹阳门”“敌使三节能几耳 , 客载万舸何为哉” , 描述了迎接来使对官民的骚扰以及对资源的浪费 。“甘心事仇谁作俑 , 耻不自羞犹怂恿 。”诗人指责主国政者甘心事敌 , 恬不知耻 。
至于悲愤之情 , 有浙江永康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吟《水调歌头》表达:
不见南师久 , 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 , 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 , 得似洋洋河水 , 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 , 会向藁街逢 。
尧之都 , 舜之壤 , 禹之封 , 于中应有 , 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 , 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远何须问 , 赫日自当中 。
此词上阕叹汉使到敌国致敬的无奈 , 下阕悲愤中原沦陷 , 但仍有恢复的一天 。不过所谓批判 , 往往仅是一笔带过 , 如上引梅尧臣诗中“仪虽聘邻国 , 礼岂异和戎?”一句话点出和议的本质就是和亲 。
对此陶晋生指出 , 理性地看待宋代的外交 , 并不意味着为北宋的边备废弛和南宋的退让求和辩护 。陶晋生也指出 , 长期的和平的确使宋朝举国上下因循荒惰 , 军 *** 败 , 为北宋的覆亡埋下了伏笔;南宋的《绍兴和议》是屈辱的 , 宋高宗是懦弱和自私的 , 且没有战就没有和 , 没有岳飞等武将的奋勇抗敌 , 就没有最终的和议达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