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特点含义和风俗 24节气春分的特点和风俗( 二 )


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的历史中 , 孝道一直都是人们发展的中心 。早在周朝时 , 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 。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 , 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 , 又叫朝日坛 , 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
踏青放风筝
春分节气的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春天的到来 。春分后 , 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 , 户外活动中 , 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 。在古代 , 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 , 这一天 , 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风筝 , 古时称为“鹞” , 北方谓“鸢” ,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 , 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 , 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 。后来 , 风筝的形状各异 , 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
送春牛
送春牛图也是我国民间在春风节气当天的风俗习惯 。春牛图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 , 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 , 名曰“春牛图” 。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 , 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 , 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 , 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 , 却句句有韵动听 。俗称“说春” , 说春人便叫“春官” 。


【24节气的特点含义和风俗 24节气春分的特点和风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