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抛弃了于谦老师自己开了一档节目,说评书,讲三国 。
长褂一穿扇子一拿,惊堂木往桌子上一拍,确实像那么回事儿 。
郭德纲老师9岁学说相声,在踏入相声门之前,他已经跟着老先生学了两年的说书了 。
时隔多年再拿起惊堂木,郭德纲这也算是回归“老本行”了 。
文章插图
郭德纲说书的水平确实还在,显白和正文水平都在,不比之前的《坑王驾到》差 。
《三国》是大书,这里面有太多需要掰开了揉碎了的弯弯绕绕,要说起来实在太麻烦 。
说书人都不爱说三国,哪怕是说书文化最繁荣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名家讲三国的也少,到了如今,讲三国的就更少了 。
一是麻烦,二是如今观众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书店里买一套三国,人人都知道是怎么个故事,一个细节讲不好就容易被骂 。
举个例子,清末民初那会儿说书先生讲故事,说是这一把剑捅进人的肚子里抽出来,连捅三个人之后剑就不能用了 。
观众问为啥?
说书先生便道:人的体温是三十七度,捅一个三十七度,捅两个七十四度,再捅完第三个,剑就化了!
这放在当年,光一句“人的体温三十七度”就哄得听书人一愣一愣的了,哪有人质疑?
这故事若是放现在再讲,观众早就把先生骂死了 。
文章插图
听郭德纲说书还有一乐儿,听他掰闲话 。
《老郭有新番》目前更了四期,分上下篇,统共8集 。
郭德纲在这8集里掰扯的信息量可不是一般的大,自己的那点儿底儿,曲艺界的那点儿“潜规则”,都被他揉碎了塞在讲《三国》的缝儿里 。
上来先挤兑自己,说自己是“废物” 。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他生平统共就会三件事儿:说书场戏说相声,别的做什么也不灵 。
文章插图
连刷8集节目之后还是有些感触,别的不说,但就“郭德纲为什么这么红”这件事儿,就有了新的认识 。
抛去老天爷给的东西来看,郭德纲确实是有红的本钱 。
稍微了解曲艺届的人都知道,干这行想成角儿,没有捷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
天赋、勤奋、兴趣 。
天赋和勤奋这两项被说得太多了,暂且不表,单说兴趣这一项 。
节目里郭德纲话当年,说自己这些年没回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总能想起以前的一些光景 。
冬天的书馆门口,垂着一张到地的大棉门帘子 。伸手撩开往里去,引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大炉子,炉子上坐着水 。
一屋的老头,就郭德纲一个小孩儿 。大家围着说书的先生,一边嗑瓜子一边听说说闲话 。
听他说这话,人一下就被揪到这个环境中了 。他是真的好这口,不然不会在这么多年后,还能把这个场景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 。
文章插图
如今文艺界进入了泛娱乐时代,曲艺界的那些老规矩,总有些不灵的 。
在这方面,郭德纲又是头一个想明白的 。
泛娱乐时代,年轻的观众喜欢的不再是你的“艺”,而是你的“人” 。
曲艺人们如果真的想走下戏台子走进时代里,就得先想明白这点儿——你在戏台上贩卖的不光是你的本事,还有你的“个人魅力” 。
艺人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都像是过日子 。
观众如果爱你的人,你怎么都对 。你唱戏没板儿了,忘词了,观众也觉得你可爱 。
观众要是看你别扭,你就是唱的再好,人家也不买账 。
文章插图
德云社这些年越做越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曲艺界观众“老龄化”的趋势,也不乏这方面的原因 。
虽然很多人抨击德云社的“偶像化”之路,但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条和时代扭在了一起的“成功路” 。
用郭德纲自己的话来说,争论是张三更好还是李四更好,或者是王二麻子更好没有意义,艺术没法这么比 。
如果真想论个高下,那就让仨人在同一个剧场分三天开场子,谁的票卖的最多,那就是“更好” 。
文章插图
郭德纲也不怕揭自己的老弟 。
他行走江湖这么些年,身上最痛的“疤”是哪块儿?
——“郭德纲录像带偷师天津老艺术家发家”啊!
推荐阅读
- 莲花几月开 莲花是什么时候开花的
- 小苗红玉兰树种多少年开花?
- 晚香玉几点开花 晚香玉
- 铁树果能吃吗 铁树果
- 所有花的开花时间 开花的时间
- 郁金香种子开花后还能用吗 郁金香种子开花后,存放在哪
- 水培花卉有哪些开花的 水培花卉
- 君子兰怎么养才能旺盛 君子兰怎么养
- 十一月开什么花开花季节 十一月开什么花
- 莲花开花过程 莲花什么时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