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窑博物馆门口图片,南靖东溪窑博物馆?( 三 )


1980年
从新都县马家乡战国木椁墓的腰坑中出土青铜器188件,礼器的形制、纹饰多与楚器相似,说明蜀楚文化的交流 。兵器、工具等九件、五件成组并铸有类似族徽的符号 。从九器的组合以及铜印上的铎象征王权来看,它又明显具有中原的影响 。说明战国中期,蜀文化与其它文化的整合加剧了,1955年在成都羊子山172号战国墓出土鼎、釜、甑、罍等铜器50余件,另还有相当数量的金、银器,其中,铜器上亦有“巴蜀图语” 。从工艺来看,它不仅受中原影响,也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
秦汉时期,四川自秦并巴蜀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迅速具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水利工程,形成以成都平原为中心,自流灌溉、沃野千里的“天府”20世纪50年代以来,巴蜀地区已发掘汉墓2000余座,出土的大量文物,成为我们研究汉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思想观念和信仰习俗等方面重要的资料 。
四川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石棺)以及陶俑以品种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题材丰富多彩,雕塑精美著称于世,也是四川美术发展史上继三星堆青铜器群后又一座高峰 。1974年在都江堰外江水闸附近发现高达2.9米的李冰石像,从纪年可知造成公元168年 。
四川省汉代崖墓多,出土的画像石棺占全国像石棺的90%以上 。我馆1974年在郫县新胜乡发掘的“宴乐百戏”石棺四面满二,前后档为双阙和伏羲、女娲,左右一则是宴乐、乐舞、杂技,另一侧为漫衍、角抵、水嬉 。1974年同在新胜乡出土的龙虎戏璧石棺盖,图中骄龙猛虎极富动感,龙虎上方刻牛郎织女,似为我国已见最早的牛郎织女图 。
四川汉代石棺是以杰出的雕刻艺术,成为古代雕塑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画像砖与画像石、石阙并称为四川汉代艺术的三大顶峰 。它以分布地域广、时间连续性强以及艺术形式的变化多样闻名于世 。我馆从成都彭州市、新都县、大邑县、彭山县、德阳市、什邡市等地发掘和收集各类题材的画像砖数百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它所透示的思想和朴素美 。它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为可贵的是把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作为美的事物来表现,从而构成一幅长的汉代的社会风俗画 。四川汉代画像砖夸张变形的造型、力量、动感构成了其古拙的美学风貌,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更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 。
汉代陶俑有灰陶、红陶、釉陶,多为模制,也有捏提塑或两都兼有 。其题材广泛,有说唱、庖厨、乐舞、侍者、劳作、部曲,还与车马、楼房、禽兽等,四川东汉陶俑具有单纯、质朴的美,它不求细部的刻划,更多地运用夸张的手法追求神似 。
南北朝考古最重要的成果是1953年在成都西郊万佛寺遗址了石刻造像200余件,年代自梁至唐 。造像虽多残缺不全,仍为研究这一时期佛像造像和四川石刻艺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如梁普通四年、梁中大同三年石刻造像龛都是南朝佛像造像的精品,从万佛寺石刻艺术表现手法的活泼与隽逸,可以看到它与四川汉代石刻艺术的承传关系 。另我馆所藏南齐永明元年造像,为四川造像中有年号之最早者 。1957年在广元市宝轮镇清理了32座南北朝墓,出土陶器76件,铜器24件,青瓷器30件及一些铁器、钱币等物 。另外,在郫县出土的有铭文的铜弩机以及“成汉”墓出土的陶俑 。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实物资料 。
唐宋时期的文化遗存最重要的发现,当推我馆建馆之最,冯汉骥教授于1942年主持发掘的前蜀永陵,出土有玉哀册、谥宝、玉大带和一些银器,王建石像、棺床上所刻24使乐像,为这一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音乐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1971年清理后蜀和陵(孟知祥和妻福庆长公主合葬墓);1974年清理晋晖墓;1977清理张虔钊墓,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文物,为两蜀史提供珍贵物证 。
1959年,在德阳孝泉镇窖藏出土银器32件,在万县唐冉常才墓发现青瓷百余件 。蜀瓷的遗存的发掘,也是这一时期考古工作的特点 。唐宋时期,四川瓷窑星罗棋布,烧造地区极广 。1953年广元瓷窑铺古窑,1976年彭州市瓷峰窑以及邛崃市邛窑、成都市琉璃窑的考古成果都反映出宋代四川制瓷发展的水平 。
元代文化遗存,有1956年成都保和乡元墓 。清理的四座墓中,出土陶俑及瓶香炉等30余件 。1974年简阳市东溪园艺场元墓出土青釉、影青、白釉、黑釉等各类瓷器525件,青铜器60余件,砚台17方,从产自不同地方的瓷器,可以看出四川与各地的商贸活动 。
明清考古成就主要有1955年在成都白马寺6号明墓出土随葬俑82件,瓷器20余件,部分金、银饰品 。1970年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明蜀王朱椿长子朱悦廉墓,墓中出土各类彩俑500余件,俨然一个仪仗方阵1974年在平武县古城乡发掘王玺家族墓,出土金器129件,银器49件,其中王瀚妻朱氏墓所出镂雕人物金发式,分三层雕楼台亭阁及40余人的乐舞表演,做工细腻,层次丰富,堪称明代工艺美术中的精品 。此外,在成都及其附近地区发掘多处明代太监墓,出土了大量陶、瓷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