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知性”这个词 。比如“知性美”、“知性女人”,就常用来形容一种有文化有内涵的气质 。这种气质既不那么情绪冲动,又不是过于精明计较,而是能给人以成熟、温和、聪慧、优雅的感觉,深受人们喜爱 。
文章插图
【优雅知性什么意思知性什么意思】
不过,从根源上说,“知性”这个词还是来自哲学 。而且,不同于在生活用语中的含义如此丰富含混,“知性”在哲学中是有清晰界定的 。
知性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柏拉图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在划分人类知识时提到了知性 。他把人类的知识分为想象、常识、科学和数学知识、哲学等四种,这四种知识又分别对应着人的想象、信念、知性和理性四种认识能力 。
从人类知识中划分出想象和常识,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因为人们常常会把自己想象和信念的产物当作知识加以信奉,自以为是而难辨真假 。做出这种划分,让我们更关注在想象和信念之上的可靠的知识 。
在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把整个认识可以分为感性、被动理性、主动理性 。被动理性就是“知性”,它作为理性的分支,依附于感性,负责处理感性材料 。
文章插图
近代以来,最为清晰地界定知性的是康德 。康德认为人具有三种先天的认识能力,分别是感性、知性和理性 。
知性思维超越感性,但是它的层次又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理性 。知性思维既可以被当作知识形态,也可以被当作思维过程的一个阶段 。作为认识辩证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基本环节和相对的独立阶段,可以简单地认为,知性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 。
康德的知性概念考察人类的认识能力,作为认识的前提先确定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本身,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
如果在没有反省自己何以能够认识事物之前就发表意见,断言自己可以认识事物,这是缺乏根据的武断 。
康德认为,知识是由两种成分结合成的:一是外来感觉的混乱质料,二是内心的有条理的形式 。这就像把银子溶液倒进模子才能形成银元一样 。
文章插图
感性与这些感觉质料直接联系 。空间和时间是两种纯粹的感性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加之于感性材料才有经验对象产生 。
知性则对经验直观进一步整理,使其具有规律性 。而知性进行整理的方式是利用范畴 。所以,感觉加上直观形式,再加上范畴,就成了知性知识 。
康德说:“知性不能直观,感官不能思维 。只有当它们联合起来时才能产生知识 。”
具体而言,什么是“知性”呢?“意识从其自身产生观念的能力,认识的能动性,就应该叫知性 。”
人为自然立法如果说感性是接受的能力,能够接收到经由感官形成的素材,那么知性则是把这些素材进行安排的能力,可使其具有一定的形式 。
人们之所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于把经验直观的材料纳入范畴的框架中,才使它具有了规律性的联系 。
文章插图
“太阳晒石头,石头热了 。”这仅仅是经验直观的材料 。在这个经验直观的材料之上再加进因果性的知性范畴,才会形成“太阳晒热了石头”这样的判断 。
在康德看来,因果性是人的内心的形式 。以此类推,对于自然界来说,我们是立法者 。
人为自然立法 。人之所以看到这样的世界,是因为看世界的人内心对世界作了这样的规定 。
人类认识能力有界限知性可以安排经验直观的材料,但是它的作用是局部的、有条件的,只能在现象之间行使统一作用,不能超出现象 。简言之,知性的对象是现象界 。
在知性之上的是理性 。知性用范畴来整理统一感性的知识,而理性则用理念来整理统一知性的知识 。
文章插图
有三个理念:“灵魂”、“世界”和“上帝” 。康德认为这些理念都属于“自在之物”,人类的知性范畴是无法到达的 。
知性是没有矛盾的,但是,理性要试图到达自在之物则不能避免矛盾 。所以,理性思维 *** 是辩证的、矛盾的 。而且这种矛盾不可解,叫做“二律背反” 。这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 。
小结 总结一下: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认识能力 。它可以把感性材料以一定的范畴框架进行安排,从而形成知识 。在知性之上,人类还以完全脱离感性经验的理念来安排知识 。但是,人类只能认识现象界,一旦试图认识“灵魂”、“世界”和“上帝”等现象背后的自在之物,就会陷入二律背反 。
推荐阅读
- 台风天是关窗好还是通风好 台风天不关窗会有什么危害
- 什么是重力性休克 什么是重力
- 什么品种的玉最好 什么品种的猎犬好啊
- 丰田锐志用什么品牌电瓶 和丰田锐志同级别的有什么品牌?
- 陈乐基为什么被禁 彼方的阿斯特拉为啥被禁?
- 香油熬熟有什么功效 怎么把香油熬熟
- 阿甘正传简介 《阿甘正传》说的是什么?
- marcjacobs小雏菊 女士夏天擦什么香水不腻人?
- 谁知道炒股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 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也对游乐园十分向往?游乐园到底有哪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