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初三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5篇( 二 )


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的腐朽被吴敬梓刻画的淋漓尽致,发人省醒 。这对我们现代人的教育也有很深的启发,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精神世界的满足,提高个人的修养 。做到把读书当乐趣是一种境界 。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4
这世上有很多人,每个人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命运,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选择,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所以人生轨迹截然不同 。
黄公和赵爷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可一个子孙满堂,是个庶民,另一个当了官,却没有家庭 。他们一个选择了工作,一个选择了家庭,他们做出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
《儒林外史》里还有一个故事,范进在三十几年间,考了二十余次,才考中举人 。设想一下,如果范进考不中,决定放弃,或者最后一次周学监选择不亲自看卷,又或者只看一遍范进的卷子,那范进可能永世不得中举了 。
如果能回到过去,改变某一事件,历史也就会发生改变,当时的改变就会影响到现在 。有一部电影《海市蜃楼》,女主通过一次巧合,改变了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救了一个小男孩,但当她第二天醒来,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 。
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 。有一次我们期末考试,历史九十分以上就能免假期作业的手抄报 。因为选错一道2分的选择题,我与90分失之交臂,不得不痛苦地去完成手抄报 。
中考高考是人生的岔路口,进入什么样的学校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努力会变成我们手里的选择利器,就是分数 。深中还是深外,宝中还是红岭,这些选项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

而选择志愿,也并不是学校越出名越好,而是要权衡利弊,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两条路分岔于黄色树林里,可惜我不能都踏上脚步,作为旅行者,我久久伫立,沿着一条路眺望,尽目力所及直到它在灌木丛中蜿蜒而去 。”
每一次选择都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重点还是职高,大公司老板还是搬砖工,也许全在一念之间 。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5
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里,被鲁迅称之为“伟大”只有两部,《儒林外史》是其中一部 。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从这简短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儒林外史》在鲁迅先生的心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作,篇幅仅有五十六回,却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 。《儒林外史》能在清末众多谴责小说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它本身具有讽刺意义,更重要的是它饶有诗意的散文叙述和醒世的含义 。
《儒林外史》是描写旧时代知识分子在官场上的一些丑态,同时也揭露了官场的昏暗 。惺园隐士曾说“它摹绘了世故人情,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 。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画图乃不能达之!笔乃足以达之 。由此可见,《儒林外史》用生动形象的笔触真真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和现实主义 。
很多人说《儒林外史》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它的讽刺艺术达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但我觉得讽刺的艺术是其次,重要的是它给世人的警示,也就是所谓的醒世 。讽刺的含义并不是“骂世”,而是在这讽刺的含义中找到一些醒世的真理 。《儒林外史》用世间种种不合理和人情世故荒谬现象的辛辣讽刺,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抨击了一些人为求功名富贵而不择手段的种种卑劣行径,但书中也塑造了一些社会地位不高,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如文中开篇提到的王冕,再到文中看似不重要的凤老爹,再到最后提到的季遇年和荆元,作者用他们身上的冰清玉洁,淡泊名利和古道热肠与那些丑态百出的儒林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通过这鲜明的对比,也着实让读者看到人格的可贵 。这部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旧社会的人生百态,就是在我们所生活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而失去人格的人,那种热衷的程度真的不亚于那些儒林中人,因此,《儒林外史》在当代依旧是人们必读的一本书 。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先后用尽二十年所写,在其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成就一部贴切百姓而又可以传承下去的作品,不仅是时间,还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洞悉力 。作者用精心巧妙的安排引出了一系列的儒林中人,例如文中年过六旬的周进,为了光宗耀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依旧是惨败 。最后在走进贡院触景生情而不省人事,几个商人见他可怜助一臂之力,随即却真的中了,不是亲的也来认亲,这样巧妙的安排,也让周进发现了范进,作者如此的精心描绘,正借此描绘了当时旧社会的丑态,同时也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现实的黑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