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象是哪个生肖 象是哪个民族的生肖( 二 )


封象是哪个生肖  象是哪个民族的生肖

文章插图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供图/光明图片
它们延伸向哪里 , 又连接何处?沈庆仲介绍 , 这里是勐养片区东西两片的结合部 , 也是大象往来的必经通道 , 从地图上看 , 勐养片区恰似一只蝴蝶——“蝴蝶”振动翅膀 , 掀起了大象扩散的“风” 。
近年的观测数据显示 , 随着种群数量增加 , 曾经生活在勐养片区的几个大象家族 , 有的发生分群 , 有的干脆离开了保护区 。前不久 , 有监测数据以来 , 野象群首次进入了玉溪市元江县 , 经确认是从勐养片区出走北上的“小断鼻家族” 。与此同时 , 亚洲象南进步伐也未停止 。去年 , 勐仑镇时隔四十年再次出现了亚洲象的身影 , 目前这群象又转移到勐腊县关累镇 。
保护区的大象为何向外扩散?在张立看来 , 这实际上是一种迁徙 , 食物和人为干扰是重要驱动因素 。在旱季食物短缺和栖息空间被压缩等外部压力下 , 大象会被迫外出寻找新的栖息地 , 边走边试探 ,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新居住点 , 它们可能还会回来 , 如果发现适宜栖息地 , 可能就长期逗留 。
然而“人象冲突”的一个普遍形式就是大象取食农作物 。“由于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相对集中且量大 , 亚洲象不必通过大范围的活动就能获得足够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 使得亚洲象对取食庄稼有了一定的依赖 , 大象与人类活动范围重叠度也就越来越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说 。
智能安全预警初见成效
栖息地缩小和食物短缺 , 使得亚洲象频繁“造访”人类活动区无可避免 。如何有效应对“人象冲突”?当地展开了探索 。
采访人员初次见到王少宽 , 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01号界碑处 , 这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正跟随保护区管护局勐养管护所副所长王斌检查固定在树上的红外相机 。界碑旁就是象道 , 向里走几十米是大象摄取矿物质的硝塘 , 向外退十几步是盘山公路 。王少宽的家就在山谷中的倒淌箐村 。
封象是哪个生肖  象是哪个民族的生肖

文章插图
王少宽在王斌的指导下检查固定在树上的红外相机 。徐谭摄/光明图片
倒淌箐村是保护区核心区外的彝族村寨 , 20世纪90年代 , 王少宽的父辈响应政策号召 , 从世代居住的莲花塘村搬迁出来 , 将原来的村寨退还保护区 , 留给亚洲象 。村民都知道亚洲象常在附近出没 , 也有人家的农田时常被大象“光顾” 。直到这两年 , 保护区在村口设立了亚洲象监测智能预警广播设备 , 才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
封象是哪个生肖  象是哪个民族的生肖

文章插图
倒淌箐村口的亚洲象监测智能预警广播设备 。徐谭摄/光明图片
2018年 , 为了更好地对离开保护区、向农田农地和村镇活动的亚洲象开展监测预警 , 西双版纳州在勐海县建立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天地空防范体系的建立为群众出行、生产劳作安全提供了保障 。目前 , 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共设有300多台红外相机 , 其中200多台布设在保护区周边 , 像一双双眼睛紧盯亚洲象必经的通道 。经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确认后 , 亚洲象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会在西双版纳亚洲象预警系统App上自动发布 。随后 , 村寨和山上的预警提示广播就会响起 。
“当前预警与您位置相距约58公里!”采访人员下载打开西双版纳亚洲象预警系统App , 发现就在两分钟前 , 思茅区六顺镇岔河村小组监测到31头亚洲象活动 , 预警提示象群活动范围内的14个村小组的人们 , “注意防范夜晚和凌晨大象进入村庄和周边道路活动” 。目前 , 该App用户量已有20余万户 , 为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一道智能屏障 。
封象是哪个生肖  象是哪个民族的生肖

文章插图
倒淌箐附近的避象亭 。徐谭摄/光明图片
“听到疑似大象动静的时候就赶紧跑 , 待到看见它的时候 , 恐怕就跑不掉了 。”王斌所言并非危言耸听 , 大象身躯高大 , 远比人类行动敏捷 。王斌认为 , 在公路与象道交叉重叠的地方设置避象亭 , 也可供村民紧急避险 。在倒淌箐村旁 , 采访人员就看到一处避象亭——亭子周围被粗钢管围拢 , 缝隙仅供一人穿过 , 大象无法通过也难以毁坏 。王斌告诉采访人员 , 这种避象亭建成两年来 , 已经有20多人次在此成功避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