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特点


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特点

文章插图
甘肃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又濒临气势汹汹的黄河,养成人们雄浑豪迈、纵横驰骋的个性;加之接近边疆,又是民族杂居的地方,历史上战乱频仍,干戈迭起,这就养成了人们崇尚武艺,抗暴自卫的精神 。这种气质必然反映到文化艺术创作中 。
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特点

文章插图
甘肃秦腔既有自己的特色,也同陕西秦腔有血肉联系,互为借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历史上陕甘是一家,尤其陕西西府于甘肃比较接近,秦腔上的交流更为密切 。甘肃秦腔班社内,主要是甘肃演员,但也有陕西演员 。过去甘肃人烟稀少,民风敦厚,地域辽阔,交通不便 。不少陕西艺人投入甘肃班社,天长日久,各方面都觉得不错,也就在此安家落户了 。
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特点

文章插图
甘肃秦腔的表演风格,具有甘肃人民的精神气质,表演艺术家大都爱好或者崇尚武术 。所以甘肃秦腔表演艺术的基础中,有很大的武术成分,而且是兰州派的武术 。有些著名演员就是杰出的武术家 。在甘肃秦腔表演艺术的基础中,既有戏曲的基本功,又有武术的基本功,由此形成了高古、展拓、挺拔、矫健的气势 。这就是艺术同地方的血缘关系 。
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特点

文章插图
凡是有出息的演员,都不是固步自封的 。实践水平越高,鉴赏水平越高 。陕西来的好演员,一眼就会看到甘肃秦腔的长处,无不倾心学习 。实际上,甘肃秦腔的有些代表人物,仍然是陕西人,只是他把陕甘之长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甘肃秦腔浓郁气息的风貌,十二红(真名李夺山) 。是最早的代表人物 。他是陕西人,早年到甘肃,自己成班领戏,溶陕甘秦腔为一炉 。演须生,武艺高强,功夫硬扎,身架好极了 。以工架戏最为见长,如《潞安州》、《出棠邑》、《金沙滩》、《高平关》、《卖华山》、《王魁盘城》等 。后来者:麻子红(真名郗德育)、耿忠义、无不以他的马首是瞻 。可惜他死的太早了,未能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和教导后人 。麻子红也是陕西人,年轻时到甘肃,曾先后向十二红和武威的富贵子投师领教,又依据自己不断提高的审美观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 。耿忠义是甘肃人,也虔诚地向山西名家求教,沿着自己的道路磨砺奋进,自成一派 。他们两位表演大师,后来成为甘肃秦腔的两面大旗,一直飘扬在黄河之滨 。
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特点

文章插图
甘肃秦腔大都以须生,花脸挑班 。因为它的剧目,绝大多数以历史政治题材为主,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七侠五义》、《西游记》、《今古奇观》以及明清笔记小说等 。这些题材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英雄豪侠、自然以男性为中心,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所以侧重于男角们,以须生、花脸为主 。兰州的文化秦剧社 。就是近代甘肃秦腔的大本营 。它拥有的剧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如《八义图》(以赵盾为主角)、《五花马》(即《亚仙刺目》)、《大雪山》、《群仙阵》、《碧游宫》、《破方腊》、《五岳图》、《富贵图》、《古玉杯》(即《一捧雪》)、《太湖城》、《宇宙锋》、《马芳困城》、《四大夫伐齐》、《虎囊弹》、《火花白雀寺》、《精忠传》、《铡八王》、《木樾剑》(即左伯桃与养角哀的故事》、《花田错》、《北邙(mang)山》、《辕门进酒》、《小别母》、《吴三桂拆书》、《全家福》、《斩侯英》、《皇姑打朝》、《蛟龙驹》、《春秋配》、《杀马房》、《斧劈老君堂》、《黄花山》、《搜茶车》、《鸿门宴》、《反大同》、《狸猫换太子》、《潞安.州》、《六部大审》、《黄金台》、《炮烙柱》、《斩继盛》、《狮子楼》、《血诏带》、《游西湖》、《蜜蜂计》、《宫门挂带》(即《十道本》)、《芳草园》、《火焰驹》、《借赵云》、《麒麟山》、《临潼山》、《广武山》、《大报仇》、《出棠邑》、《卖华山》、《高平关》、《王魁盘城》、《金沙滩》、《法门寺》、《乾坤鞘》、《穆柯寨》等等、从这些剧目中,就可以看出生净的重要性 。
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特点

文章插图
【秦腔的艺术特点秦腔的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