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时怎样识别伴奏类型,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二声部歌唱能力?( 二 )


(1)闭眼静听 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并充分发挥想象,设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想体验作者所传达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倾听音乐 。
这样,学生才能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逐渐感知,以至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 。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 。
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 。
在静穆中,音乐在人的精神上空升腾、泛化,那该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 。
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深层的动--内心深处的感动,这何尝不是主动参与呢?这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
(2)抓住音乐特点听 任何一首乐曲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 。
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我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
(3)有比较地听 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等,我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有比较地听辩,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 。
渐渐地,学生就会更爱倾听音乐,这便达成一种良性循环 。
(4)有“方向”地听 欣赏一首(一段)乐曲,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 。
只有教师有意识的,有方向的引领学生聆听音乐,这样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学生便“听之有物”,并且“耳听脑想”,渐渐地就培养了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了 。
四、在音乐表现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 。
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经常要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听音乐自由表演,包括律动、游戏和创造表演音乐剧情等 。
表演的目的在于以动作表现对音乐的反应,只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外在形式,音乐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而已 。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在表演中倾听 。
(1)在有序中表演 表演中学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
可以是站、坐,也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流动,但要求快速 。
我说“一、二、三”后必须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不能相互碰撞 。
不行,再来!一定要达到要求为止 。
在表演时,不能说话、不能嬉笑、不能碰撞,看见对面有同学过来了要礼貌谦让,哪里有空位置就往哪个方向流动 。
这样学生表演肯定非常有序,真的是“动而不乱、动而有序” 。
(2)自由表演 学生单个人在教室里听音乐自由表演时,一定要听音乐,要合着音乐的节拍、节奏、情绪或其他音乐要素来进行,但脚步声、拍手声等不能超过音乐,就像弹钢琴时伴奏不能“盖”过旋律一样 。
为了培养学生在动中专注听音乐的能力,可以把音乐突然停住,要求学生在音乐停住的瞬间把动作凝固,变成一个造型,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你像什么? (3)合作表演 新课程强调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所以在表演中也不乏“交朋友” 。
要求学生:不是跑过去对“朋友”说“我们一起表演吧!”,这样的课堂会乱而无序 。
而是在什么样的音乐中用什么样的身体动作走过去,用眼神和某些体态动作示意与对方或多方一起表演 。
学生必须随着这首乐曲柔和的情绪,用柔美的体态动作走到朋友面前一起表演,不能用活泼蹦跳动作走过去,与音乐相违背 。
同样,如果活泼跳跃的曲子就必须跟着音乐的节奏蹦跳过去 。
无论什么形式的表演只有学会善于聆听他人的想法和点子,思维会更开阔,创造的点子会更多,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
五、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游戏是学生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 。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且愉快学习 。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是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
因为学生年龄特征:天真、可爱、好动、好玩、好奇又好表现的,因此学生更乐意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