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一填,填出结构美 。古诗词的结构也有起承转合,其结构美来源于“情景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分为: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情景交融 。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古诗词结构特有的美 。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的结构有相似之处,都是先景后情,想要让学生领会这一点,就可以让学生填空吟读,如可先出示景,请学生吟诵情的句子 。欣赏古诗的结构美,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诗词体裁的特点,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感受意境,最终使得朗读更加有味道 。
赏一赏,赏出意境美 。古诗词最讲究的就是意境,这也是鉴赏古诗的最终目的 。对古诗词意境之美的感受是建立在对古诗词的理解之上的 。抓住诗词中的字词点、意象点、联想点,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感悟,可使学生流连于意境之中 。比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可先抓住写景的句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让学生理解此处的美景,然后联想到诗人要去的阳关,这是一条万分艰难的路,此时再出示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让学生进行视觉和理解上的对比冲击:路途艰险不知能否再回 。这样的理解和欣赏,源于对意境的想象和把握,然后再来朗诵,才更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与友人的难舍难分 。
(2)项目探究式:重主题、重探究、重思维
项目探究式的探究主题是多元的、个性化的 。小组成员可以围绕一个诗人的精神意蕴去探究一组诗,也可以围绕一个景点的人文意象去探究一组诗,在研究中发现诗词的秘妙、诗人的思维、背景渊源等,寻找资料中的联系 。其操作流程见图2 。
文章插图
项目探究式的主要学习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抓住典型,选好研究点 。山水诗词是诗词中的重要一类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探究诗词中最打动人的一点或者其认为最值得研究的一点,从而确定研究主题,拓展诗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有学习小组专门研究杜甫的日常生活起居,以此来确定诗人的创作状态,继而研读其作品;有学习小组专门研究巴蜀地区的山水诗词,发现诗人们游历此处所作的作品基本都是浪漫雄健、重情任性的,通过探究得出相关结论 。
勾连信息,圈定研究面 。信息搜集完之后往往需要学生比较整合,小组讨论后确定有用的信息 。学习小组可以从广度上入手,选择一个地点,以这个地点为圆心,以一组古诗为原点,与四面八方的知识进行联结,形成一个圆 。这样的圆勾连的基本是有用的信息,圈定的研究面也不会过于宽大,比较容易操作 。比如,在以边塞诗为圆心的一组古诗学习中,学生最终圈定的信息都与“烽火、战争”关联 。学习《凉州词》和《出塞》,可以想象诗中会有哪些人、哪些画面,交流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研读,对理解一批边塞诗人的创作背景、情感都有一定的意义 。
点面结合,绘制手账本 。确定研究的点,拓展了研究的面,最终要进行梳理 。可以通过绘制诗词手账本的形式,将研究所得记录下来 。在推进过程中,跟进实践的收获,在实践中边走边记录,继续拓展学习的广度,学生发现很多诗词刻在山壁之上,甚至隐藏在人们不易觉察的地方,这样的发现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实践的兴趣,也激发了其深入比较、探求真知的欲望 。通过这样的点面结合,搜集、整理、分析、记录,做好手账本的绘制,真正完善项目探究式的活动 。
(3)应景游创式:重体验、重实践、重运用
研诗游学将“学”与“游”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包括学习中的困惑、无法勾连的意境、无法体会的情感等,都要在大自然、社会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信息及其他媒介讨论解决 。把学习中的感悟、理解、体会等用自己的话展示出来 。应景游创式呈现出重体验、重实践、重运用的特点 。其操作流程见图3 。
文章插图
【望天门山的诗意及赏析望天门山的诗意】
应景游创式的主要学习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行前准备,设计宝典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上确定最感兴趣的游学地点,并设计游学路线、探究内容、注意事项等“游学宝典” 。“游学宝典”还应包括对游学地点进行的路程距离、安全系数、探究内容等的数据分析,确定游学形式,如春秋游、家委会活动、假日小队活动,也可以教师自由带队、同伴互助游学等 。在这样的探究实践过程中,学生收获的知识不少,对祖国的诗词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合作实践也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 。
推荐阅读
- 0是不是正数 0是不是整数
- 赤道的周长大约是多少 赤道的周长
-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
- 废旧物品手工 *** 笔筒 废旧物品手工 ***
- 居的组词有哪些 聚的组词
- 怎样剪简单的窗花1,最简单又好看的窗花怎么折?
- 抖音如何导入自己的录音 抖音怎么配自己的声音
- 番茄大战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 2021年12月11日开工好不好-是复工的好日子吗
- 属鸡人农历2021年九月哪天装修好,适合生肖鸡装修动工的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