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拔麦苗是什么意思 梦到麦苗什么意思

我想起来了,立春的之一件大事,就是风改变了方向 。风吹得更高,更辽阔,泉水一般清澈 。金黄的迎春花开了,开在土墙外、水渠边、地头上 。
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是为立春三候 。正月里,阳光晴好的日子,空气中萌动着春意,河流解冻,麦苗返青,这时最有趣的,是与二三女伴,去麦地里挑野菜 。荠儿菜、野蒿子、油菜,不甚水色,滋味却很鲜美 。
多年没在春天回过故乡,但故乡的春天仍与我同在 。我们在一个纬度,有同样的气候,同样的草木 。路边和公园里也有野菜,大朵大朵的荠儿菜,亲人般与我摩睛相认 。
无限春风海上来
/ /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
/ /
不论是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土圭测日影法,或是自三百多年前沿用至今的太阳黄道定位法,二十四节气都是在黄河流域测定的,其描述的天气和物候也只对应于中原地区 。不过,对于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太阳的周期规律仍然适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农耕生产及其包含的民俗事象历法,也都仍然有效 。
苏轼这首立春词作于海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汉乐府中这句诗,说的就是海南吧,一个比大海更远的方向,遥不可及 。海南与中原相距多远?在有飞机之前,一个人去了海南,差不多等于从世界上消失 。
公元1097年,苏轼在惠州贬所接到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的命令,于四月十九日离开惠州,七月二日到达海南儋州贬所 。从广东到海南,舟车相继,走了近三个月 。1099年立春,他写下了这首词 。
令我惊讶的是,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立春日的民俗活动竟也这么热闹,而被流放到岛上的苏轼,心情也能如此大好 。也许真如他所参透的那样:“有生孰不在岛者?”谁不在岛上,谁没在流放?
上下片首句,皆以立春民俗发端 。古时立春日,立青幡,造土牛象征春耕开始,耕夫执犁杖而立,鞭打土牛,即打春,以劝农耕 。“春牛春杖”,说的就是这个习俗 。
“无限春风来海上”,苏轼在说春风,吹到我们身上,是他胸襟的坦荡 。一般的逐臣,面对异域的蛮荒,莫不垂泪悲伤,苏轼却精神振奋,不但没有对立敌视,且对海岛敞开怀抱,真心欣赏 。这并非故作旷达语,他在诗中也多次写到类似心情,比如“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乞求春神之巧工,将桃花染成肉红 。什么是肉红,是粉红还是血红?这个比喻有点奇怪,东坡莫非想吃肉了?
下片的“春幡春胜”,亦是立春民俗,春幡是家家户户在门口挂的春旗,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的,春胜是用彩绸或彩纸剪成花蝶,簪在发上或缀于枝头 。
“一阵春风吹酒醒”,诗情皆由风起兴,尤其是岛上的海风,更与别的风不同 。上片的无限春风,令他沉醉,下片变成一阵春风,把他吹醒 。
醉后不知他乡,醒时看见天涯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两句像是说出了相反的话,不似天涯,就是天涯,杨花似雪花,就是想到了北方 。海南地暖,立春日已见柳絮,中原春分前后才有,此时或有降雪,将杨花比作雪花,即在这里看见中原 。
读这首词,在听觉上,我们能感觉到韵律的复沓参差,因句式的重复变化,仄韵和平韵的交替,也因“春”字叠了好多次 。句中反复出现“春”字,是立春诗词常见的写法,例如梁元帝萧绎的《春日》,十八句诗用了二十三个“春”字,再如五代欧阳炯的《清平乐》,句句有“春”,八句连用十个春字 。不过这些诗词,叠字多有堆砌之感,都不如苏轼此词错落有致 。

梦到拔麦苗是什么意思  梦到麦苗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宋 惠崇《溪山春晓图》(部分)
春已归来,馀寒犹在
/ /
《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 /
辛弃疾在教科书中常被贴上“豪放派”的标签,然而读他的词集,大部分词却并不怎么豪放,豪放的那些词中,有不少也只是故作豪放 。究竟什么是豪放?书上没有解释,我想豪放应该是骨子里的壮气,而非振臂一呼的豪言壮语 。同样值得深思的是,被贴上“婉约派”的李清照,下笔却颇豪放,当时的文人名士对她的评价是“有丈夫气”,即有男子气概 。幼安、易安,皆词中大家,实非标签所能框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