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盘点,2021年终盘点q( 六 )


新冠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有效人群筛选
本研究通过对SARS-CoV-2沉默感染阶段(silent SARS-CoV-2 infection stage, SSIS)的队列研究 , 通过整合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转录组测序(RNA-seq)和血浆微量蛋白的Olink检测技术 , 分别从从单细胞蛋白质组、转录组和血浆蛋白质组三个维度阐释区分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免疫学差异 。研究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中具有特有的免疫学特征 , 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的过度激活和分化阻滞 , 淋巴细胞的耗竭和免疫抑制 。随后通过临床特征结合转化 , 研究发现STC1和MMP-1两种因子水平可以较好的将两种无症状感染者区分开 , 帮助临床中早期识别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 。该研究通过对新冠疾病发展机制的理解 , 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 , 及在更早阶段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阻断其进展为确诊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ILC2诱导肝癌微环境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鉴定了肝癌微环境诱导的非常规ILC2细胞亚群 , 并研究了其与预后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发现KLRG1-ILC2亚群显示趋化因子的产生升高 , 包括CXCL2和CXCL8 , 它们反过来招募嗜中性粒细胞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 从而导致肿瘤进展和复发 。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以ILC2为靶点的肝癌免疫治疗新疗法 。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GDF15可通过CD48诱导肝细胞癌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基于软骨肉瘤患者的疾病分型分级进行有效人群筛选
2021年12月 ,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叶招明、李冰皓教授团队 在肿瘤学权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了题为“Fresh tissue multi-omics profiling reveals immune classification and suggests immunotherapy candidates for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的研究论文 。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 , 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从单细胞水平对普通型软骨肉瘤进行了免疫分型 , 发现普通型软骨肉瘤中存在“免疫衰竭”亚型 , 且临床治疗中使用PD-1抗体免疫治疗获益的患者均符合该亚型 , 其机制包括肿瘤IDH1/2突变导致肿瘤局部趋化因子浓度升高促进免疫细胞的归巢和识别 。该研究基于临床问题和临床需求 , 在观察到临床现象之后 , 利用充足的临床资源分析罕见肿瘤的免疫学特征 , 发现部分普通型软骨肉瘤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 , 进而研究可能机制 , 为该难治性肿瘤的系统治疗带来全新的思路 。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后单核细胞的免疫调节
2021年1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之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曹红翠教授 团队在生物医学杂志《Theranostics》上发表论文”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immunomodulation of recruited mononuclear phagocytes during acute lung injury: a high-dimensional*** ysis study“ 。
该研究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首次系统绘制了小鼠肺部免疫细胞 , 特别是招募的MNPs在ALI发生发展及MSC移植治疗后动态变化图谱 。MSC治疗不仅调节MNPs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 , 还调节其分化以及抗原递呈功能 。该研究为基于ALI肺组织招募MNPs的MSC治疗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 为MSC治疗ALI的临床转化 , 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不同肺部疾病患者的外周免疫状态剖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图谱研究
该研究就结核病、艾滋病、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进行了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研究团队首次使用质谱流式细胞术(CyTOF)对来自于艾滋病、结核病及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多个队列的患者外周血进行了免疫学的表征及分析 , 首次揭示了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CD3+CD19+淋巴细胞新亚群及功能 , 并基于质谱流式(CyTOF)的多参数同步检测研究 , 更深入地分析了各个功能指标包括趋化因子受体、免疫检查点受体、活化分子等在该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差异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群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免疫致病机理的认识 , 尤其是在HIV-MTB 合并感染中 , 该探索有助于科研开发HIV、MTB及HIV-MTB合并感染的靶向治疗药物或新策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