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元宵的古诗五言 有关元宵的古诗( 三 )


灯光、月光、柳梢似乎都成了爱情的见证 。在花前月下相会的一对情侣此时共叙衷肠 , 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夜晚 , 词作没有交代他们在说些什么 , 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猜想他们在说什么 , 在这样美好的夜晚 , 与心上人共叙衷肠 , 就已经足够了 。
词作上片人与景交融 , 情与景交融 , 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美好的意境 。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 , 很快成为记忆 。如果说上片是回忆去年元宵节的话 , 下片就是在写今年的元宵节了 。词的下片 , 词人笔锋一转 , 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
“今年元夜时 , 月与灯依旧”二句 , 又写明了今年元宵节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 , 月色还是那么皎洁 , 灯市还是那么绚丽 , 今年的元宵节和去年的元宵节是一模一样的 , 而那个去年相约黄昏后的人呢?
“不见去年人 , 泪满春衫袖”二句 , 这是词中人的主旨所在 , 也是词中人抒情的主体 。去年相约的那个人今年不在了 , 在茫茫人海中 , 在元宵节的夜晚里词中人苦苦地寻觅 , 可是依然不见踪影 。词中人心情沮丧 , 泪水夺眶而出 , 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
“不见去年人”一句已经将寻寻觅觅 , 不见踪影的伤感包含了进去 , “泪满春衫袖”就进一步形象化了这种伤感 。
下片在今昔元宵节夜晚的对比中 , 将物是人已非的伤之情 , 惆怅之情抒发了出来 。而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 , 月光与灯光辉映的夜晚将词中人的伤感进一步烘托出来 , 对比愈加明显 。
上片中月光、灯光、柳梢都成了这一对情侣爱情的见证;而下片中相同的景物 , 相同的环境则成了词中人形单影只的见证 。尤其是“泪满春衫袖”一句中的“满”字 , 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
《生查子》写法的艺术特点
词中小序“元夕” , 也叫上元节 , 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 元宵节的灯会自唐代就已经成为了风俗:如唐代诗人崔液在《上元夜》一诗中就写道:“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也写道“火树银花合 , 星桥铁锁开 。”
这些诗句正是写元宵节灯会的情景 , 苏味道诗中的“花”正是被装扮成节日彩灯的花灯 。元宵节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 , 也是恋爱中的情侣约会的良好时机 。
在灯光阑珊处的元宵节夜晚 , 在月光灯光下情侣相约的甜蜜浪漫 , 词人只用了“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两句 , 就将情侣在元宵夜约会的情景展现了出来 。
“月上柳梢头”是在写一个温馨浪漫的夜晚 , 而“人约黄昏后”一句中 , 约会的情侣只是观花灯去了吗?上片的结句如水穷云起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结句的词意也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 。
这一种写法像极了《诗经·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 , 佼人僚兮”所营造出的氛围 。情侣约会的甜情蜜意是溢于言表的 , 这也在情侣心中会留下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 。
《生查子·元夕》上片写去年 , 下片写今年 , 元夜、灯光、月亮、人等字面互相关照 。两片文义并列 , 但词意稍有变化 。
诗歌重叠方式运用于全章的 , 在《诗经·国风》中比比皆是 , 每章字句大同小异 , 或易词申意 , 或重章叠句 , 如《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 , 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 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 , 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 , 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文义循序递进、回旋往复的音节对于简朴的歌词有增强表情的功用 。
“双调”的词有重头与换头的分别;“重头”的词中上下片字句调式完全相同 。《生查子》就属于“重头”词 。词人欧阳修根据歌词的特点采取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 , 就形成了章节的重复 , 歌词反复一遍 , 词意也有回旋往复的韵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