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嗙粍璇嶈 庄组词语


濡嗙粍璇嶈  庄组词语

文章插图
【濡嗙粍璇嶈庄组词语】
今年年初 , 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曾风靡一时 , 在全国多个卫视与 *** 热播 , 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其中 , 电视剧所歌颂的西北人民拼搏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信念尤为瞩目;另外 , 剧中所表现的一些西北地域文化元素 , 特别是言辞话语和风俗习惯 , 也是剧情亮点之一 。不过 , 笔者对剧中个别方言的词汇文字稍存异议 。譬如 , 剧作之一集名曰“吊庄” , 并在多处情节也演绎了“吊庄”的生活场景 。此处我们不论故事内容如何 , 只谈谈这个方言词汇“吊庄”是什么意思?用字是否精确?
此剧故事应该源自当地普通民众曾经历的真实生活 , 讲述村内一部分村民在距离原村很远的地方暂时居住 , 并专门开垦荒地 , 生产生活 。笔者认为 , 此处“吊”字应写作“窎(音吊)” , 根据剧情内容判断 , “吊庄”应为“窎庄”更合适 。因为 , 查阅各种字典辞书 , “吊”字未有与“庄”搭配组词的说法 , 且“吊庄”组成的词汇寓意不能很好地表达剧情所要说明的意思 。但“窎庄”一词却非常贴切 。查阅字书有关“窎”字的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曰:“窅(读作yǎo) , 深也 。从穴鸟声 , 多啸切” , 唐宋韵书《唐韵》《集韵》作解:“多啸切 , 音吊 。”可以发现 , 此字从汉代以来语音未有太大变化 。只是随着社会变迁 , “窎”在较古的“深”意基础上 , 演化、引申出远、长、深远、遥远、深长等意思 。朱正义先生在《关中方言古词论稿》中指出:“关中谓房屋长度大为‘窎’ , 如‘这庄子窎’;路远说成‘路窎’;长度为‘窎’ , 如‘三十丈宽 , 十丈窎’等等 。‘窎’音‘掉’ 。”其实 , 如此之类 , 在关中方言中还有一些 , 譬如 , 形容一个人的面孔或一块田地狭窄且长 , 或说“窎窎模样” , “那块地窎得很(关中方言 , 即很窎的地块)”;若去某个路途较远的地方 , 或说“路窎得很(关中方言 , 即很窎的路)”等 。
总之 , 将“窎”字的意思归纳 , 目前大致有三种解释 , 一种是远 , 深远 , 遥远 , 一般形容距离、路程等比较长远 , 常用词语有“窎远”;另一种是长 , 窎长 , 深长 , 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形状样子;再一种就是引申义 , 深邃的样子 , 如词语“窎窅” 。“窎”字当作路程距离“远”“遥远”之义来讲 , 与表示村庄的“庄”连用 , 词义完全可以讲通 。
再者 , 翻看史书 , 早在宋代文献中即有“窎”义的同类记载 。如北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九记载 , 宋夏延州之战时 , 环庆路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统领二万兵马 , 从现今甘肃庆阳的合水县出发 , 急奔陕西延安(当时称延州)进行救援 。当他们行至延安城附近二十里时 , 天色将晚 , 军中忽然收到假冒的延州使者命令 , “延州范太尉传语已在东门奉候 , 然暮夜入门 , 恐透漏奸细 , 请窎放人马 , 庶辨真伪也 。”即敌军假托延州军政长官范雍的命令 , 说因延州正被敌军四面围城 , 范雍担心混入奸细 , 故而让援军一拨一拨地到来 , 等待辨认清楚后再开进城里 。刘、石二将不辨真假 , 即依令亲自调拨士兵 , “每一队行及五里以来 , 又放一队 , 将及一更以后 , 约放及五十队矣 , 二将忽顾问急脚子 , 已失所在 。”等两人突然醒悟 , 发现中计时 , 却已经损失了部分兵力 。最后 , 全军不幸陷入西夏所设的伏击圈里 , 战争结果自然是宋军惨败 。此处 , “窎放人马”的意思即是把军兵分成一拨一拨 , 等前队先行出发已走远 , 后队人马较远距离地跟着前队行进 。
元代时期更出现了“窎户”人群称呼 。元世祖忽必烈曾具体规定了窎户所缴纳租税的方式 , 如《元史》卷九三《食货一》载 , “至元三年 , 诏窎户种田他所者 , 其丁税于附籍之郡验丁而科 , 地税于种田之所验地而取 。”就是说窎户人家 , 丁税(类似人头税)在原先的户籍所在地缴纳 , 而田地赋税则在所耕种土地的隶属地方行政单位依据田产数额缴纳 。这里虽说的是税收缴纳 , 但对“窎户”的存在形式却做了明确描述 , 即耕作田土所在与户籍所属地方明确分属异处 , 其非常类似《山海情》中的“吊庄”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