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有两句话 。
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
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
“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 。
“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
六、课文分析 。
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
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
2、中心思想: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
3、课文结构及段落大意:( 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
之一段(1),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
第二段(2-3),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
第三段(4-7),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
第四段(8),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
习作例文
一、《颐和园》
1、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
2、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3、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
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
昆明湖——静、绿;
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
4、品味句子 。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
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
作者把昆明湖比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 。
“滑”是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的意思,“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 。
“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
二、七月的天山
1、从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词语看出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
2、第2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比喻描写了雪峰、雪水、溪流 。
3、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面积大、树木茂盛的特点?
4、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进行描绘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WIN10如何改用户名,Win10怎么更改本地用户的账户名称?
- 管培生是什么意思 管培生的意思是
- 破壁机和豆浆机的区别 什么叫破壁机和豆浆机
- bebetour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bebetour是什么国家的品牌
- 疏散楼梯是什么 疏散楼梯是什么意思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哪个名人写的名言
- 瓦片的种类 瓦片的分类
- 山楂和红果的区别 山楂和红果有啥区别
- 新风系统的作用与功能 家用新风系统的作用与功能
- 5a写字楼的五大特点 5a写字楼是什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