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蔼的意思和造句 和蔼是什么意思( 九 )


【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
【重点突破】
说说你对文题中“再塑生命”的含义的理解 。
表面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
11 《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
《论(lún)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
【文章主题】
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
【文白对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重要词语】(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重要词语】(1)吾:人称代词,我 。(2)日:每天 。(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4)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5)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6)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
【重要词语】(1)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3)惑:迷惑,疑惑 。(4)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5)耳顺:对此有多种理解,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6)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7)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
【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要词语】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