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果期这些病虫害怎么治,桃树果期这些病虫害怎么治好?( 二 )


侵染性的桃流胶病原是什么?有几种真菌引起?它们的菌丝特征各是怎样的?适合该真菌的培养基是哪种,它的配方是什么?
桃流胶病多发生于桃树主枝、主干及叉角处,发病初期,病部略膨胀,溢出透明胶质,雨后流胶加重,其后树胶渐成冻胶状,失水呈现黄褐色,最后变成坚硬的琥珀状胶块 。果实发病由核内流溢出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实,有时破裂,不能食用 。
凡是由于虫伤、病伤、冻伤、雹伤、日灼等造成的伤口,都可引起非侵染性桃流胶病(无病原菌)的发生;另外,由于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灌水过量或不足等引发的树体生理机能失调形成流胶,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的桃流胶病,其无性世代的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和侧芽侵入,1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 。
要想防治桃流胶病,就要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和主干涂白避免冻害、日灼、机械创伤 。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
四、桃黑星病(疮痂病)
(1)果实:发病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后呈黑色痣状斑点,直径为2~3毫米,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 。病果常发生龟裂 。果梗受害后果实常早期脱落 。
(2)新梢:被害后,呈现长圆形、浅褐色、大小为3×6毫米的病斑,继后变为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病部隆起,常发生流胶 。病健组织界限明显,病菌亦只在表层为害并不深入内部 。翌春,病斑上可产生暗色小绒点状物 。
(3)叶片:在叶背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 。以后病部转色暗或紫红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而形成穿孔 。病斑较小,很少超过6毫米 。在中脉上则可形成长条状的暗褐色病斑 。发病严重时可引起落叶 。
2.发病条件
(1)凡是多雨潮湿年份或地区,病害即发生较重 。
(2)地势低湿或定植过密,枝叶茂盛而较郁闭的果园也易发病 。
【桃树果期这些病虫害怎么治,桃树果期这些病虫害怎么治好?】(3)一般晚熟品种较感病 。黄肉桃、上海水蜜桃较易感病,而天津水蜜桃、肥城桃却较抗病 。油桃发病较重 。
3.防治 ***
(1)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剪,去除病核、僵果、残桩,烧毁或深埋 。生长期也可剪除病枝、枯枝,摘除病果 。
(2)药剂防治:开花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
0.3%五氯酚钠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落花后半个月、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上药剂与0.5:1:10O *** 锌石灰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交替使用,每半个月一次,共喷3~4次 。
(3)加强管理: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防止枝叶过密 。
(4)选择抗病(避病)品种:经常发病重的地方,可选栽早熟品种 。
(5)果实套袋:落花后3~4周后进行套袋 。
五、桃穿孔病
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一类病害 。各桃区都有发生,尤其沿海滨湖地区在多雨年份发生较多,常引起大量叶片穿孔、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 。桃穿孔病可分为细菌性穿孔病、霉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 。它们除为害桃树外,还危害李、梅、杏、樱桃等 。
(1)细菌性穿孔病
分布最广,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枝梢及果实 。受害叶片先出现油渍状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至紫褐色,病斑周围有一圈黄绿色晕环,天气潮湿时,病部溢出粘性菌脓,不久病部枯干并脱落穿孔 。枝梢受害会造成溃疡:一种为春季溃疡,在春季展叶时,枝条上出现暗褐小疮痂,多发生在去年夏季抽出且受侵染的枝条上,病斑可向枝条纵横扩展,严重时可使枝条干枯 。另一种为夏季溃疡,多发生于当年抽出的新梢上,以寄主皮孔为中心,出现油渍状褐色至紫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的病斑,但病斑的扩展有限,侵染性不大 。
(2)霉斑穿孔病
叶片受害后出现褐色、圆形或不定形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最后病部脱落穿孔 。枝梢受害出现长椭圆形黑褐色病斑,边缘紫褐色,龟裂和流胶 。果实受害出现褐色斑点,边缘红色,中间略凹陷 。3.
褐斑穿孔病
叶片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褐色,边缘红褐色略带环纹,潮湿时两面都生有灰褐色霉层,最后病部干枯脱落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 。新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潮湿时亦长出霉层 。
2.发病规律
细菌性穿孔病病原细菌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组织内越冬 。次年在桃树开花前后,溢出菌脓,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进行侵染 。在树势较弱的情况下,潜育期只需4~5天,若树势强壮,则可长达30~40天 。温暖、多雨、多雾露有利于病害发生 。低温(平均温度20℃左右)多雨潮湿天气适于此病发生 。

推荐阅读